楚陽有些愕然:“社長,我也可以嗎?”
崔永華笑道:“你如今也是大名鼎鼎的青年企業家了,為什麼不可以,政協希望你這樣的年輕精英為虹陽的建設發展獻計獻策,估計這也是維民部長的意思,你可不要拒絕。”
楚陽笑道:“這樣的好事,我沒理由拒絕啊。”
“這還差不多,時間還早,可能是9月份公示名單,何秘書長會提前聯絡你的”,崔永華站起身,笑道,“新媒體中心剛剛建成,我們去看看,你這個行家給指點指點。”
楚陽笑道:“社長,我跟你一樣,對技術是一竅不通的。”
報社的新媒體中心設在9樓,桂枝山掛帥,總共有20多人,大部分都是新招聘的人員。
還為楚陽這個掛牌的研究室主任,單設了一間小辦公室。
桂枝山,以及編採負責人,技術負責人,陪同一起參觀,由技術負責人,蜀都科大畢業的蔣全簡單做了介紹。
現在的產品,就是一款名為[虹陽新聞]的APP,籌建這個新媒體中心,市上專項補助了500萬資金,很重視。
桂枝山提議,趁楚老闆今天來了,大家坐下來好好溝通一下,聽聽楚老闆的建議。
稍後,在報社1號會議室,大家坐下來,崔永華讓通知總編曾發貴等幾位領導層過來一起交換意見。
楚陽也不客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要恭喜報社成功開發出了[虹陽新聞],在本地領先推出移動新媒體,這個APP有市裡支援,奠定了官方第一新媒體的地位。
不過,我也發現,這個專案除了桂總,編採上就從都市報抽調了一名編委,其他編輯崗位都是新手。
另外,現在APP的內容基本都是複製報紙上的新聞,幾乎完全照搬,這與新媒體的表達方式是相悖的。
我建議,還是要儘快抽調報紙編採上的得力人手,加強APP的編採力量。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引入新的編採系統,打通報紙與新媒體,記者要安排新媒體寫稿任務,第一時間讓熱點新聞呈現在APP上,用一年左右時間,打造一個以新媒體為中心的產品體系……”
崔永華等人都若有所思,楚老闆搞出一個[後浪新聞],不到半年就價值幾個億,他的意見,不得不引起重視。
楚陽又道:“我們[後浪新聞],6月份會發布2.0版本,到時候會有一個很大的改變,會推出一個叫[後浪號]的平臺,做自媒體,讓註冊使用者自產內容。到時候,報社這邊,日報和都市報,都可以註冊[後浪號],做官方自媒體。也可以引導記者註冊自媒體……”
楚陽滔滔不絕,講了很多。
鵝廠現在還沒有推出薇信[公眾號],楚陽提醒,薇信公眾號以後也會推出來,將來,會有不少平臺都可以做自媒體。
比如現在,報社也可以在微博上註冊官方號。
未來,傳統報業現在的區域存在形態,會因為新媒體的熱潮,徹底改變。
將來,粉絲和流量才是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