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業說到此也和程瑛大吐苦水,老廠長任命張明海根本就不是他們想的那樣,只是單純覺得張明海更有幹勁。
在張明海的帶領下,老廠長相信機械廠會有更好的發展,所以才在兩人之間選擇了張明海。
但李毅他們顯然不是這麼想的。
在他們眼中,同樣受到老廠長知遇之恩的張明海和程建業都是他的嫡系。
但事實上,為了避嫌,程建業除了為程瑛的事找過張明海之外,其他時候也就是泛泛之交。
哪怕在老廠長家裡一前一後遇到了,也不會有太多的寒暄。
但不管他們自己覺得清清白白,在有心之人眼中就是把他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邵東昌作為李毅的嫡系,平時就對程建業多有排擠。
但程建業本身職位就只比他小一級,上面有張明海壓著,邵東昌也不敢做的太過分,頂多就是橫眉豎眼的,影響人的心情。
程建業不把邵東昌的針鋒相對放在眼上,但卻有些擔心程瑛。
程瑛相比他來說,只是一個實習技術員,在邵東昌眼裡就要好拿捏的多。
不管是出於自己的私心還是出於公事公辦的態度,程建業都希望程瑛能拿下那個交流的名額。
那樣的話,既減少了邵東昌刁難程瑛的機會,而且等程瑛交流回來,邵東昌再想要為難程瑛,就要困難的多了。
而且程瑛本身年齡小,腦子也更聰明。再者說,她對機床改進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他和邊昉幾人都認為讓程瑛去交流才能最大發揮工作效益,在改進機床方面有所貢獻。
第一機床廠生產出更精進的裝置,作為建貢獻方的他們,也會以更優惠的價格得到新的一批機床裝置。
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程建業自然希望程瑛能得到這個名額。
但這件事情被邵東昌為首的大部分人阻撓著,一直爭執不下。
最近邊昉和程建業偶爾空閒的時候,也一直在和程瑛討論關於改進機床的事情,力求能夠得到更完整、精細的方案。
這樣不管最後是誰拿到了名額,都不至於說是去海市那邊走個過場,而是能拿出他們自己的方案來的。
海市這幾年發展很快,他們機械廠作為縣城裡的一家機械廠,雖然在本地很有名氣,但實打實是這場交流裡面的添頭。
如果不是廠長出去交涉,恐怕在名單上都不會有他們廠子。
程建業他們現在如此積極,也是抱著不想讓海市那裡的人瞧不起他們的意思。
但若是最後的名額沒有給程瑛,那這次交流裡面,他們廠唯一對不起的人就是程瑛。
畢竟現在他們總結下來的點子,很大一部分都是程瑛提出的。
哪怕最後徵得了程瑛的同意,但其他人拿著程瑛的方案出去交流,不管是否能得到海市那裡技術員的青眼,程建業都覺得心裡不是滋味。
這樣的話對程瑛太不公平了。
所以哪怕爭吵再激烈,程建業還在努力為程瑛爭取這個名額。
&n..pppp('系統它逼我學習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