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的生意經之一,就是多設立一些獎項,比如周最佳,月最佳,一陣二陣三陣等。
同樣的,也熟練地運用Excel的排序技巧,搞很多新奇又莫名其妙的紀錄,然後在前面加一個最字。
這些,全部可歸結到資料上。
畢竟資料不會說謊。
這麼做,並非是在排排坐分果果,也不是簡單地為了球員更好地地合同中,體現自己的價值。
如果對這一天,因為月最佳而引發的一系列討論,球迷之間的相互攻擊甚至謾罵,甚至為了支援自家球星而發生的暴力購買現象有所注意的話,就能清晰地看出,聯盟的根本目的,是在用這些獎項和紀錄,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的熱點。
並有意地,激發不同球星的球迷之間的戰鬥,刺激他們的敏感點,同時拉動NBA的盈利點。
這裡面也少不了專家們的推波助瀾。
當然,有時候,也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比如11月的月最佳新秀,東部陸鳴的當選,就基本上沒有什麼懸念。
甚至,很少人去期待這一獎項花落誰家。
只要不是別人,那就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才能春滿園啊。沒有想到,我居然會因為一個新秀表現的太優秀而煩惱。”
大衛斯特恩看到兩個月最佳里,月最佳新秀沒能達到預期效果,有點小失望。
當然,他對陸鳴在東部,甚至09屆新秀中的一枝獨秀,還是很滿意的。
畢竟,當一個新秀,去跟聯盟第二人爭奪月最佳球員,遺憾落敗的故事,要比一堆老人相爭的噱頭大多了。
“總裁先生,不如,我們調整一下月最佳新秀的評比規則?”亞當席爾瓦看出了大衛斯特恩的煩惱,提議道。
改規則嘛,目前正在搞全明星票選新規則的他,很擅長。
“嗯?亞當,你有什麼想法,說說看。”大衛斯特恩很好奇接班人能提出什麼樣的好點子。
畢竟是一個一眼看過去,就是個絕頂的大聰明。
“一般而言,月最佳新秀更看重得分,當然其他資料也很重要,但得分這一項,更有標誌性。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推出一個球員所在城市的人均得分值概念,以球員的得分,除以當地城市人口數量……”亞當席爾瓦章口就萊。
亞當席爾瓦最後迷上了數學,他已經幾乎把全明星票選新公式推匯出來了,於是,調整最佳新秀的評比規則上,也用了數學思維。
“???”
大衛斯特恩用老人看手機的問號臉,看著自己親自培養出來的接班人還在說,心想,這怕是個傻子吧?
這麼做,就不怕所有新秀,都往人口少的城市裡跑?
雖然月最佳新秀這種東西,雖然含金量並不高,但它跟球員自身的身份掛鉤啊,指不住就有那種為了拿到“大合同”,而冒險的年輕人。
畢竟,每年參加選秀的新秀裡面,有不少家裡是一貧如洗的。
看看球員的球鞋合同就知道了,卡特當年不是也幹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