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雲達威悉球場伴隨著些許的吵雜聲,氛圍有些奇怪。
一些球迷們顯得漫不經心,他們一臉沉悶的看著球場,目光中滿是不滿之色。
比賽已經進行了三十分鐘,賽場中的比分依舊是0:0。
場上,霍芬海姆主導著球權,他們在30分鐘的控球率高達76%。
而相比於控球率,他們的射門次數僅僅是五次,其中有兩腳打中門框範圍之內。
漫長的倒腳傳控令整個雲達威悉球場的球迷們都快睡著了。
就連德甲解說員羅伊.克塔斯也表示道:
“史蒂文主教練的傳控戰術成功的讓我快睡著了,我不知道霍芬海姆為什麼要踢這種戰術,但我發誓,這場比賽是我看過的比賽中最睏乏的比賽。”
“他們在幹什麼?足球是如何將皮球塞進對方球門的遊戲,而不是這種漫無目的的傳遞...”
就像解說員羅伊.克塔斯所言,霍芬海姆此時的踢法確實令人不解。
他們的傳控踢得確實不錯,但卻毫無威脅。
一味地追求傳遞皮球有什麼用?
沒有進球的控球有什麼用?
這一點,無論是不萊梅球迷還是霍芬海姆球迷都很不解。
看臺的一角,《運動者》雜誌著名記者東尼.凱斯也在場。
他或許是在場除了球員以及教練之外,最瞭解霍芬海姆的人了。
從六年前開始,他就一直關注索納爾青訓,從青年聯賽到一線隊,他一直在追蹤觀察小雷奧等人的變化,與此同時自然而然的也就瞭解了更多關於這套‘TikiTaka’戰術的問題。
這套戰術的完整體出現在青年聯賽,由拉涅以及哈布林這兩個雙核驅動的霍芬海姆青年隊,配合著雷奧的突進能力,展現出所向披靡的姿態。
真正的‘TikiTaka’可不是這種沉悶的遊戲。
這套戰術給予安東.凱斯的感覺是...細緻、優雅以及致命!
他曾很多次看過霍芬海姆青年隊靠著行雲流水一般的傳遞將皮球傳進對方的球門。
突然間的一次節奏變化就能創造一個進球。
在青年聯賽時期,這套戰術演變為多種多樣的進攻方式。
雷奧跟拉涅的配合突破或是個人突破。
哈布林的直塞球!
皮亞尼的前插進攻等等...
在他看來,霍芬海姆現在之所以踢得如此拖沓,很大問題是來源於他們的中場核心.盧迪莫德。
助手打了個哈欠,道:“這場比賽也太沒意思了。”
“盧迪莫德太過求穩了,他的傳遞大部分時間都是向後傳,僅有的僅此向前傳遞都是哈布林發起的。”安東.凱斯皺眉道:“這位丹麥中場或許還沒有吃透這套戰術,這可不是傳球遊戲,而是一個足以殺死比賽的戰術。”
“所以說,要怎麼做才能改變局勢?”助手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