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田徑賽事,只有接力是唯一的集體專案。而男子4×100米接力賽,則是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田徑短跑綜合實力水平的專案。
這不是一個突然崛起天賦超強的運動員能夠統治的賽場,很難出現小國弱國斬金奪銀的個例。他是四個人的運動,代表著整體的國家田徑短跑實力水平。
同樣也代表了一個國家在體育世界中的位置,甚至於對映到各方面的綜合情況表現。
“不管最後成績如何,我們為能有自己的隊伍出現在此而自豪……”隨著楊建動情的解說,電視鏡頭從法蘭西體育場的巡遊,漸漸拉進到場地,螢幕上懸浮出資訊框,打出了男子4×100米接力賽的八支隊伍的道次安排。
“第一道,法國隊;第二道,巴西隊;第三道,華夏隊;第四道,美國隊;第五道,英國隊;第六道,奈及利亞隊;第七道,日本隊;第八道,千里達及托巴哥隊。”楊建快速地將參加賽的隊伍道次唸了一遍。
電視機前的觀眾隨著現在轉播鏡頭的推進,已經逐漸能夠看到各個道次的運動員正在做著賽前的準備,一顆心也漸漸地提了起來。
以往世界大賽的男子4×100米接力專案有人會看,但也不會太多,雖然是很精彩的賽事,但沒有自己國家隊伍參賽,顯然缺少了點東西。一個旁觀者的心態,誰贏誰輸不重要,就只為單純的好看、激烈。
而現在,有了我們自己的國人站在賽道,這種強烈的心緒波動,讓一個個有著民族榮譽和自豪的華夏人無法淡然。
現場看臺一角,出征巴黎的華夏代表團團長、領隊各工作人員,一眾教練員和運動員全員到齊。今天是最後一天,閉幕式,特別還有這場難得的賽事,顯然都不會缺席。
法蘭西體育場裡,幾千名的華夏觀眾不算多,但聲勢不弱於人。從第一次成規模的出現在體育場後,他們的組織越來越好,規模也越來越大。從百米的那場預賽開始,那面巨大的紅色旗幟每個比賽日都會如約在體育場飄揚。成為體育場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美國隊更改了出場選手名單,他們換掉第二道巴頓,換上了本次世錦賽二百米銀牌獲得者卡佩爾。相對來說,卡佩爾的實力要更強於巴頓。可以看到,現在美國隊的陣容比預賽時更強。特別是前三棒,他們的個人實力按過往成績都要強過決賽裡的其他對手。最終成績如何,要看發揮,看所有各國的運動員們的交接棒技術和默契程度……”
電視攝像鏡頭在對著各個道次的運動員,楊建則跟著鏡頭介紹著參賽的運動員。和預賽相比,唯一換人的就是美國隊第二棒。但變化的卻不只是美國一家。
“我們華夏隊也有了改變,以預賽小組第一,總成績第三晉級決賽的華夏隊。第一棒沒有變化,依然是沈保,第二棒換成了楊祖耀,而陳建海改成了第三棒……”解說到此,楊建明顯的語氣有些詫異。臨時換棒,這顯然是個冒險。
賽場邊,劉仁和林幕等幾名短跑專案的教練聚在一起,當看到美國隊更換一名選手的時候已經沒什麼太大的感覺了。早有預料也好,或者因為不論換不換,前幾棒實力都是有差距的原因。差0.1和差0.15區別反而不大了。
至於說更換棒次的問題,這是劉仁在隊裡徵詢了領導的意見後。又和幾位運動員的主管教練討論後決定的結果。
發生變化的是二三兩棒,比較陳建海和楊祖耀來說,同比二棒的話,用楊祖耀來跑第二棒這一最長距離顯然要比陳建海更有效率。以前他們就有如此跑過,那時的楊祖耀顯然還沒有現在的實力。後來決定的更換陳建海成二棒,綜合配合和實力比較。覺得差別不大也就這樣定了下來。
但現在顯然不同,特別是百米和二百米屢屢突破之後。楊祖耀的實力不可同日而語。而到第三棒,陳建海的實力跑這個距離也不會比楊祖耀差太多。綜合來看的話,這樣一個陣容,就現在的情況,顯然在實力利用上要更優一點。
但也有個缺點,就是交接棒默契的問題。換過去又換回來,平時他們有過交接棒的訓練。除了趙林這個鐵定的最後一棒,其他幾人每人之間都有,只是次數多與少的問題。還能不能跑出曾經的默契,確實有冒險一搏的意思。
做這個決定其實考慮的就是穩與拼的問題。向領導彙報徵詢意見也正在於此。已經創造了歷史,現在每一步都是賺的,不拼一把如何能甘心。如果用預賽的陣容,相信成績不會太差,當然想再有挑戰也很難。從上一場預賽中就可以看的出,陳建海跑了那一場的第二棒,顯然已經到了他的極限了。而楊祖耀呢,第三棒的那一段距離顯然還沒能讓他徹底發揮出來。
所以現在的陣容就是發揮最大實力利用,再然後就是拼一個交接棒的配合。如果交接配合依然能發揮完美,顯然就把華夏的所有實力充分利用了。如果還是輸,那也無話可說,畢竟綜合實力確實不如人。
細數一下華夏隊的陣容。
趙林個人最好成績100米9秒96,
陳建海個人最好成績100米10秒23,就算按他平時拼命的成績也不會高於10秒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