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奧運會戰況甚酣,華夏田徑再創佳績……》
《100米三人進決賽,200米兩人,400米三人,華夏田徑的崛起之路……》
《從華夏短跑看華夏田徑,從華夏田徑看華夏體育……》
《19日釋出會現場,世界冠軍楊祖耀談華夏短跑……》
《劉祥因傷臨場退賽,華夏田徑跨欄專案折戟沉沙,沉淪從此開始?》
《林幕:能跑則跑,傷了退賽,難道不正常?》
《運動員需要寬容和關愛——田徑隊副領隊林幕公開為劉祥站臺!》
《劉祥退賽事件輿論發酵,您如何看待運動員的責任和使命?》
“……”
2008年8月19日,田徑短跨專案的一場複賽,200米和400米兩場半決賽結束。
在獲得了諸多成績的同時,因為劉祥的臨場退賽事件又引發了一次輿論高潮。
同時,林幕的釋出會現場資訊,也透過各式各樣的媒體渠道擴散開來,迅速佔據輿論主陣地。
關於短跑專案的解讀,關於劉祥問題的解析,以及關於運動員和運動本身的一些解讀。
以林幕的發言為藍本,各類新舊媒體不斷分析、評論,延伸、挖掘,一場關於林幕言論的大討論轟轟然的拉開。
有贊同的,有批判的,不過無論贊同與否,對於林幕本人以及短跑專案倒是沒人去針對。
因為,不論從個人成績還是對於整個短跑專案的發展貢獻,林幕和他所代表的短跑專案,他們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所以,哪怕是對林幕發言不滿意的人,也只是從他所說的運動員和華夏國人支援方面來找文章。
勝利的人永遠是對的,從這一點來看,林幕出來站臺所達成的效果,也算基本達到了田徑隊一眾領導們的期望。
至少從釋出會結束後,已經很少再有人去刻意的分析劉祥退賽的問題。算是給劉祥釋放了壓力。至於以後會如何,那就只能看劉祥再之後的表現了。
不過,還是有不少理論和嗅覺比較靈敏的人從言語和專案對比上發掘了些東西。
拋開賽事名次來看運動員成績本質,為何4年時間劉祥個人競技水平似乎無有長進?難道正值年齡的巔峰就潛力已盡?
為何整個跨欄專案的發展,劉祥的成績對專案本身無有助益,依然是一枝獨秀、餘者皆黯?是華夏再無天賦之人?
再觀跨欄未來,如無劉祥後,還有何人?難道10年的跨欄發展歷程,換來的只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只能記錄在功勞簿上的榮譽名次?
這些、那樣,紛亂紛擾。哄哄鬧鬧的輿論大論戰經過一夜發酵,愈演愈烈。
當第二天到來,電視媒體又加入分析討論,甚至於國民日報都撰稿加入了討論陣營。
短跑、田徑、體育,甚至於整個華夏。是否具有華夏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的論戰涉及面進一步的拉大。
短短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幾乎每一個在關注奧運會、關心華夏的大眾國人都對這一系列論戰有了足夠的瞭解。
又一個白天的時間過去,當夜幕即將降臨時,華夏國人不論是不是進入這場討論之中的人們,都不約而同的暫時把這一切放下。
燕京奧運會田徑比賽的第六個比賽日的比賽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