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只為成就那些夢想> 第二百八十三章 接力預賽(寫多少發多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八十三章 接力預賽(寫多少發多少!) (3 / 6)

畢竟華夏接力從去年意外奪冠後才算是真正融在一起,直到成立接力總隊才算是進入正軌,時間真的不算長。可以說,比起其他國家的隊伍一起磨合的時間,除了美國,可能就數華夏最短了。

但此時,看到運動員的狀態都挺不錯,他算是徹底定心了。

不由的看了看身邊,此刻的林幕已經凝神關注著賽場,餘偉立笑了笑,也把目光投注到跑道上。

跑道上,

8個國家32名選手紛紛走上了各自的位置,一番嚴謹的準備工作開始了。

男子400米,由邁克爾·約翰遜保持的世界紀錄是38秒18,成績出來伊始就震驚世界。一時間被人們稱為很難被打破。然而,比起37秒40的4*100米的世界紀錄確是要差的不少。

同樣是400米距離,接力的成績之所以要比單項強出很多,正取決於一個效率和配合。

我們都知道,短跑的過程是起速、途中和衝刺,無論怎麼算,起速都必然是整個跑步過程中速度最慢的階段。

而接力最關鍵處就是除了第一棒有起步加速過程外,其他的二三四棒的起步加速都是在接力區交棒選手未達到時完成的,當順利配合完成接力棒交接後,正常狀態下,運動員直接就是最高速的途中跑。所以成績可想而知。

因此,要完美的實現效率最大化,最重要最理想的就是在接力區時,兩棒交接選手能在彼此最高速間完成交接過程。

這也是整個接力跑最核心最具有技術含量的地方。需要長期的訓練磨合,需要選手間熟悉,更需要選手間的默契。

有了這些熟悉和默契,到了比賽中,賽前,下一棒的選手會根據對即將來交棒選手的速度和步點情況,做出準備。

評估自己的速度,考慮隊友的速度。找準這個契合點,衡量著大概需要的步距,量好步點,再在跑道上貼上一些標記,以便能夠更清晰地看準步點的位置。

像此刻,除了第一棒選手在起跑線附近做著熱身準備時,其他的選手都正在做著這樣的準備。

隨著準備工作陸續完成,現場的廣播也開始了各支隊伍的選手介紹。

轉播攝像鏡頭隨著介紹對準了一位位選手,現場大螢幕上資訊也在此時打出。

與此同時,各國的解說員們也幾乎同步的開始了運動員的介紹。

“……第一道是法國隊,他的第一棒是……第二道是巴西隊,他們的第一棒是羅伯託·索薩,他是…第二棒是雷貝洛……第三棒是安德烈·多明戈斯,他們的第四棒是文森特·利馬,這是一名實力十分強勁的百米選手……”

電視機前,隨著的鏡頭移動和解說員的介紹,無數華夏觀眾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本組的接力賽之中,他們期待著華夏的出現,終於,在第三道迦納隊的介紹之後,鏡頭轉到了第四道,一身紅色短跑服的華夏運動員陳建海出現在鏡頭面前。

“第四道,華夏隊……”

央視解說員楊建在介紹到這裡的時候,幾乎不自覺地就提高了調門,是期待是激動更是自豪。作為今年世界最好的16只隊伍之一,全球數億人此刻都會看到,這是我們華夏。

“第一棒是陳建海,他是本次奧運會,我們華夏第一個跑進奧運會百米第二輪的選手……第二棒是楊祖耀,200米亞洲記錄保持者,19秒95,本次奧運會男子200米專案銀牌獲得者……第三棒是沈歡,室內60米世界冠軍,本次奧運會百米第七名……第四棒是趙林,我們華夏的百米飛人,亞洲的百米飛人,9秒90的亞洲紀錄和全國紀錄的保持者……”

每個棒次的選手下來,幾個名字一串榮譽,在楊建高亢、激情的介紹下所有的觀眾都不由的全身火熱。一陣陣的尖叫和呼喊聲,在深夜的華夏各個角落不斷的響起。

“華夏,加油!”

“華夏,必勝!”

場外如此,現場的觀眾席上更是如此,陣容空前龐大的華夏觀眾群從第一棒介紹開始就一刻也沒吝嗇過吶喊。即便是現場7萬人彙集的嘈雜聲中也依然清晰可聞。

陳建海、楊祖耀、沈歡、趙林,手按在胸前,右手舉起,用力的握著拳頭,向著那邊給予他們支援和吶喊的人們示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