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剛榮福同志的分析說的很好,這一屆奧運會是我們承上啟下的一屆,也是儲備和檢驗的一次,我們很多參賽的運動員都還年輕,這也是為我們下一屆家門口而準備的有生力量,要多用心去做好運動員的培養工作……”
雅典當地時間8月25日下午,
雅典奧運村。
華夏代表團駐地。
一間寬敞的大會議室裡,環形的會議桌上,包括華夏代表團的正副團長和主要核心在內的團部領導坐於上首。此刻代表團團長袁民維正在做著總結髮言。
像這樣的會議從奧運會開始後每隔幾天就會召開一次,總結下賽事賽況賽果,提出針對性的問題以及落實解決方案。
用袁民維的話來說就是,隨時發現問題就地解決,不能解決的也重點記錄回國後第一次時間落實到位。讓以體育局和華夏奧委會為主體的代表團團部真正發揮他們的團部職能。形成一個有效的辦事機制。
能來參加會議的差不多都是代表團各專案代表隊的主要負責人,一般也都是領隊、副領隊和主要運動員的負責人。
這一次的會議也不例外,參加奧運會的所有大專案負責人基本都來了。幾十人圍坐在一起,聚精會神的聽著上首的領導們發言。此時的會議也已經進入了尾聲。
“好了,多餘的廢話我也不說了,在座的也都是從事多年的老同志……如果沒有什麼要提出解決的,那這一次會議……”
稍頓了頓,袁民維掃了一圈與會的眾人,看著沒人要再發言了,這才接著說道:“那這一次會議的主要內容就先到這。下面最後時間,榮福……”
顏色看向了身邊的李榮福,袁民維輕輕的點點頭後,結束了發言。
跟著點了點頭,李榮福緩緩的站了起來,一般這樣的會議作為領導發言並不要起身。但是李榮福覺得,這時候他該起來。
“下面我來宣讀一份賀電,這是我們代表團奧運以來收到的第四封來自祖國的賀函……”
李榮福的話開張名義,一下子就讓下面與會人的知道是什麼了。
賀函、賀電,往年奧運會時常都有,但說起來也不算多,一般一屆奧運會第一枚金牌,比較有意義的金牌或者是有展現了華夏特別精神的才會有,總體來說有個一次兩次差不多就是極限了。
可這一次的奧運會似乎不太相同,格外的多了些。第一枚射擊金牌誕生時,國務院一位****代表發了一封,其後王甫義以44歲之齡奪得奧運金牌時又來了一封。再接著就是田徑專案了!
一般賀函來了後基本都是發到各專案隊去,像這樣的正式,還真有些讓他們意外。
不少人這時都不由把目光投向了田徑隊來人的方向。兩個中年人,還有一位青年。
還真是年輕,這是有一個王甫義啊,也不對……
雖然沒人發出聲音,但心底裡的思緒可都是跳動個不停,有羨慕的也有感慨的,不一而足。
李榮福掃了一圈與會之人,心底裡暗暗的笑了笑,他從不少人的表情裡就能看出點味道出來,他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這次有這一回,是他建議的,這不但是表揚,也是激勵。
清了清嗓子,李榮福拿起了一張傳真紙,開始唸了起來:
“華夏體育代表團、華夏田徑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