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開始!
趙林在槍響的瞬間,身體驟然發力,快速起步。在他兩側跑道的加德納、格里梅斯和奧比克維魯等人動作同樣迅捷。
起跑反應的差距微乎其微、肉眼難辨。現在的趙林,早以不是當時起跑要靠超常爆發才能跟上別人的時候了。他的起跑,林幕一直給他磨著,屬性、神經反應,從沒停過。
百科調整後,新的技能對於起跑反應的略微增強,更使得他的起跑進一步的被強化。現在的他,已經真正有了頂尖短跑運動員該有的起跑反應速度!
只跨出兩步,彼此選手之間差距也同樣微弱。
保持爆發式動作,蹬地,擺腿前移的節奏不能有失,這是教練所給我訓練的核心關鍵!
不論是什麼步幅、頻率,趙林知道,這些身姿技術上的東西必須保持。否則,教練給他制定的技術磨合就失去了意義。
不刻意強調步幅,而是儘可能快的提升步頻,爭取最快的速度達到高速,前十米是關鍵。
林幕給他制定的起跑步幅是大而有力,積蓄爆法。可以想到在跑100米的時候,可能前半程或許也可能是40米,在此階段綜合速度會稍微低些,但靠大步幅基本能持平綜合效率,甚至稍有超出。
這樣一來,靠前半程的積累,後半程則能夠完全將身體速度推到極致。並且也能有效的把速度保持到更長距離上,充分發揮他現有的絕對速度上的優勢!
但這樣一來顯然對於60米來說,顯得弱了。60米的半程太短,需要在起跑過程中,適當的加快前期頻率,或許也要控制下步幅達到協調,儘可能在更短的距離裡進入最高速度的途中跑。
這就相當於,把一段完整的百米跑速度節奏變化過程,透過比例尺一般的標準縮小到60米,整個節奏曲線就清晰了。
難怪教練說,運動員需要學會思考!
此時直播的電視畫面內。
“比賽開始啦!”
“奧比克維魯,趙,加德納,格里梅斯……”幾個運動員的名字在解說員的嘴裡快速報出,他的聲音,也隨著電視裡的畫面在向著終點推進。
“加德納領先了,趙,他追了上來,差距很小,衝線了!讓我們看看是誰,誰贏了這組比賽,誰更快……”
賽場上,選手們快速地衝過終點線,接著就是一連串聲音響起,賽事主辦方準備的緩衝點,8位運動員如同下餃子一般噗噗的投入了軟墊的懷抱。
“6秒52,成績出來了!英國選手加德納奪得了小組第一,而來自華夏的趙,他跑出了比預賽更好的成績,6秒53,僅差0.01排在小組第二,這也是他個人在該專案上的最好成績,他又一次完成了對自己的超越……
是的,超越,比賽的過程太快,可能觀眾朋友們沒太看仔細,讓我們看下回放……”
畫面裡,短短6、7秒鐘的比賽時間,被儘可能的慢放了,訊號被傳輸到很多角落!
畫面裡,猙獰著面孔的加德納,同樣猙獰著面孔的趙林,勁爆的發力,力量和速度的比拼盡皆展現!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