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進入第一條直道,全力在向前奔跑的朱昆,心裡很是有些疑惑。
從起跑開始,幾步到十幾米間,因為道次接近,他曾經努力用眼角餘光去掃過左邊的身後。因為前伸數的原因,起跑出去以後比他靠後很正常,但是他總覺得有些正常的不合理。
相比於其他的決賽選手,他了解楊祖耀的情況顯然要更深刻。不是透過一堆堆資料和電視錄影,那是一次次從訓練場的跑道上跑出來的感覺。
這還是他有接觸楊祖耀以來,第一次在跑出去這麼一大段後,還沒感覺到壓迫感,當時他就已經有些疑惑。
現在進入了第一條直道,他依然沒有,用眼角餘光掃過,沒有發現,他詫異非常。
是我進步大了,他轉念就否決了。雖然他自覺進步很大,但就算比起當時的楊哥,他也不認為可以與之比肩。更何況是這麼長時間過去,有林教練教導,還有楊哥那拼命訓練的勁頭。怎麼可能止步不前。
“……楊祖耀,楊祖耀……朱昆,朱昆……”現場解說聲嘶力竭,狂吼著把激情透過傳聲裝置傾撒向體育館內。
楊祖耀是他們的驕傲,現在似乎有些不對,他們需要給他鼓上一把勁。而那位被點到名字的年輕小將,跑的確實出色,目前隱隱的第一位,甚至把楊祖耀壓在身後,同樣也值得他們給出一份讚揚。
“還是老問題……”
賽場邊,陪著馮勇和餘偉立站立一旁的林幕,只看了幾十米,就忍不住搖搖頭。
後面的情況不看,林幕就已經可以大致判斷出後續的程序了。
每一位運動員,特別是能成為最頂尖的那一批運動員,他們都會有自己的特點,這不是教練教出來,那是運動員根據自身自我調節後形成的。
不同於趙林可以毫無保留的執行他所設計的節奏和技術細節,楊祖耀顯然分析和執行的更要細緻些。在執行技術訓練計劃時,哪怕楊祖耀從未提過,但在過程中,不自覺的就會有些區域性的分析、嘗試。
這也使得楊祖耀在技術融合的階段,顯得更慢了些,趙林、包括沈歡,至少在節奏的固化上已經做到了穩定,欠缺的也只是進一步的磨合形成記憶的問題。而楊祖耀,顯然還沒徹底找到他認為最佳的節奏。
林幕並不覺得自己的訓練計劃是完美的,但他非常肯定,他利用百科的資訊分析出的這些,至少非常適合現階段的楊祖耀。
對於楊祖耀現在的情況,他內心裡除了有些遺憾進度不佳外,欣慰多少也有些。
對待每位運動員,需要有不同的方式,可能去要言傳身教,可能需要大棒加甜棗,或者也可能是給與他們足夠的空間。至少有他在,有百科在,他不怕他們會徹底趴下。
早在很久前,他就說過,他要培養的運動員不是一個訓練機器、比賽機器,需要的是有獨自思想、自主靈魂的優秀體育人。
到了未來某一刻,運動員們達到一定程度,他可能只會帶他們鍛鍊體能,至於技術細節上的東西,也只會提供些輔助,會主動的要他們去自我嘗試。這是他認為一名頂尖運動員該具有的素質。他需要給他們培養出這種感覺。
現在的楊祖耀,不論是有意還是性格決定的無意,至少有了些他預設的方向。因此他從沒去和楊祖耀談起該不該完全執行他訓練計劃的問題,也只是時常給他講解所有他訓練計劃上的關聯細節,儘可能的幫助楊祖耀找準方向。
只是,目前還欠缺不少,而楊祖耀的老毛病又犯了,猶豫掙扎了。賽場上的他跑的很不順暢,比起第一場時都要還差些。
還是心不夠強,性格決定成就,性格或許也決定了命運,還是需要給楊祖耀增加些堅定。
視線跟隨著楊祖耀的動作移動,林幕心中不由的感嘆了一聲,教練員並不好當啊!
比賽的程序,大致的按照林幕的預想在行進。
而賽道上的楊祖耀也正如林幕所想的那樣,猶豫掙扎了!
從起跑之後,他就一直計算著自己的步幅,甚至包括腳步的落地面積,抬膝和邁步,等等。
按照教練制定的技術動作細節,也按照他自己心裡所分析的。他真不是懷疑教練的訓練計劃,一次次的已經證明了,教練的正確性毋庸置疑。只是他習慣使然,在執行一份技術訓練計劃之前,他總會試圖著能根據自己的情況讓技術更優秀些,哪怕是他知道,也許很難,甚至不可能。
每次做完後,他又不自覺的有些自省。亞錦賽前的一次技術糾正,教練只是改了很小的部分,他幾次下來,諸多嘗試後,最終出來的效果還是如同教練所佈置的一樣。他其實有些懊惱於自己的諸般動作的。但真當再次有改變時,他又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