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砰!”
國家田徑訓練基地
田徑場,
一聲聲模擬起跑發聲的裝置接二連三的響起,噗呲噗呲的腳步摩擦地面的刺耳響聲不絕於耳。跑道上、訓練裝置上,國家田徑隊短跑接力隊的幾位運動員正各自訓練著自己的科目。
二月的燕京,天氣還比較冷,但一群努力的人,此刻全然沒有冷的感覺。
粗重的喘息聲,似乎搖搖欲墜的倔強身影,絲絲白霧,在周身升騰縈繞。
磨合節奏、強化屬性,再強化,再磨合。
包括林幕在內的所有運動員,從冬訓半程那會開始,就一直在重複著這樣的過程。每一個迴圈的時間或短或長,但從沒有停止過。
訓練枯燥、重複,而且比起以前,因為要配合於所要調整的節奏,在區域性強化上一般都會有更多的針對性。可能很多天都只會重複某一項,或某幾專案內容,一切顯得要更加的單調。等稍適應單調之後,一次新的磨合過後,或許又是一次新的單調重複。
這段時間,運動員們感觸很深,透過測試資料和自身的感覺,他們有感於綜合體能素質上的進步。但同時也是苦痛、彆扭中渡過的。
訓練確實太累了,而且讓人不時的在訓練的適應和不適應,平衡與不平衡間徘徊,對於大多習慣於週期內每天固定訓練科目的運動員來說,除訓練強度外,這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林指導曾經說過,打破舊有的平衡,尋求新的機體刺激,透過訓練和針對訓練,在更高的平臺上建立新的平衡,然後再次打破。腳步永不停歇,突破、超越!只要沒到毫無潛力可挖的那一天,運動員們都會始終重複這樣打破和建立的迴圈……
他們讀的懂裡面的含義,他們經歷了過程,也取得了一些體質的效果。就身體而言,從那會到現在,無疑是進步極大的。
只是身體變強了,他們偶爾卻也感覺,不是跑不好,就是不會跑!
除了趙林和楊祖耀,還加上一個不怎麼改變節奏的沈保。其他幾人感覺最為明顯。
如果不是成績卻有提高,偶爾幾次的手記測試給了他們添了信心,可能真的很難堅持下來。為了能會跑,他們只能不停的按照訓練計劃努力奮鬥!
今天也不例外,一個上午的時間,趙林、楊祖耀,包括陳建海和沈歡等人,都在幾段角度不同的斜坡上重複著目前的專項訓練,幾十組,甚至上百次。
隨著他們的腳步而動的是,各家的陪練和輔助工作人員,包括他們也是累的著實不輕。理療師和隊醫的精神則是更加的專注,有著林指導團隊裡的那位老白同志的榜樣在,由不得他們不努力。
而且他們知道,以前那樣等著人上門,按部就班操作的時代過去了,他們也必須學會去適應現在的節奏。還好,能在國家隊幹到專職的人,本身水平基本就不會差的,只要是肯鑽,也就是個上手快慢的問題。
……
場邊,
幾位運動員的主管教練各自站在比較有利觀察的位置上,目光聚焦在自家運動員身上的,隨著運動員們今天的訓練專案步入正軌後才稍鬆了口氣。
其實一般情況下,主管教練制定訓練計劃後,下面事自有助教和其他團隊人員來帶著完成,他們只需要檢驗成果,再根據情況來調整設計即可。並不需要他們來時時關注著落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