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浦國家田徑訓練基地
一號訓練場
離短跑組的會議召開已經過去近10天!
幾天來,犀浦的天氣一直不錯,沒怎麼下雨,也沒有突然降臨的的強烈寒流。但十一二月份的天氣自然的已經漸漸轉涼,幾度十幾度的氣溫,讓一般不需要太多訓練的場邊教練和輔助工作人員們難免的感覺到了有些溼冷。
然而,相比於這些天氣上的自然變化所帶來的身體感受,有部分人,他們的心裡更要冷上幾分,或者說是涼要更為準確些!
“這幾份還是不行,我記得上次第一批打回去的時候,有特意批註過吧?!似乎我們批註的內容他們還是沒放在心上,還是按照以往的老路子在走。除了死抓住步頻這一點,其他的還有什麼?
步頻很重要,但是步長呢?爆發呢?或者百米就不要速耐了?完全沒有重心!不是一鍋雜燴,就是照抄,不說運動員們能不能承受,就算能承受,這樣沒重點的我們打算把運動員練成什麼樣?
特別是這兩份,看到這個,讓我感覺到我是個罪人。我們不但沒能讓他們更好的學習到新穎效率的訓練方法,反而讓他們把以前的訓練原則都忘了!如果是這樣,不來集訓似乎更好些,拿著訓練大綱在家練就可以了……”
上午,田徑場邊,林幕剛進行完一輪訓練,間歇的休息時間。袁國華和劉仁就又一次的拿來了他們已經核過一次的訓練計劃來找林幕了。
拿著兩人遞來的第三批上的訓練計劃,仔細的翻看了一下後,一直來總是一副淡然對人的林幕,表情難得的有些難看。
這是第三批,不是說他們分成三批交來訓練計劃,而是第三次交。
幾天來,整個集訓隊短跑組從上到下的一片忙碌,忙碌中更是透著一股壓抑。而且有些地方隊和體隊院校的帶隊教練更是人來人往的。這一切,短跑組目前的幾位負責人,都是看在眼裡。包括林幕和餘偉立在內,他們不想關心誰來負責做這份計劃,他們只是要內容。
算是半強制的一次舉措,怨聲載道稍過了,但不少人有意見是真的。包括有個別幾個國家隊的短跑教練在內的部分人,甚至是透過各種關係也有向上投訴的,但最終無果。這讓他們很無奈,最後也只能認命。
不管情願不情願,四天前,他們上交了第一週期的訓練計劃。而收到計劃後,看到有那麼一部分後,負責初核的袁國華和劉仁差點氣樂了!
開會起初,他們也覺得林幕這一次的舉措違背了傳統,感覺也有些較真了。但餘偉立和林幕說了意圖後,他們想了想後,覺得好像也比較合理。
一次集訓,國家隊本身的一二三線,地方、體校,這所有的運動員有多少?以前都是靠國家隊原本的短跑教練制定冬訓的整體計劃,可想的,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針對性。能獲得的提高實在有限。
集訓之所以召集地方隊比較優秀的一批運動員來,其目的本來就是為了給他們做針對提高的。幫他們指點解決一段時間來發現的問題,需要改進和強化的地方。
根據他們提供的檔案資料,再由國家隊的教練組幫著分析平時的計劃優劣,查遺補漏、再最佳化。再透過一兩個月的初步實施來檢驗計劃的成果,之後再作用於全年。
按這樣的說法,再想了想後,他們覺得林幕現在所推出的方式其實才應該是最正確的方式。
要說林幕唯一加料的地方,差不多就是需要他們去嘗試新的訓練內容。但是。徵召運動員過來,讓他們接觸到國家隊目前最先進的訓練方法和理論,這本來也該是很重要的一個目的才是。
你原來的訓練內容科目能取得的效果已經不好,現在有一套已經被證明有效果的訓練方式擺在這裡,可以供你們參考,你們需要的也就是按照更適合自家運動員的方向來取捨和搭配。難道不願意求新、求變?
明白了意義所在,也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袁國華和劉仁動力也是十足。稽核訓練計劃的時候,格外認真,而且他們心裡很自然的也有了林幕和餘偉立的想法,希望透過更多的教練和運動員嘗試現在的訓練內容,能統合出適合更多人的訓練方式出來。甚至靈光一現的頭腦爆發,沒準還能有些意外的驚喜。
但結果他們失望了,包括國家隊的部分團隊在內,上交的訓練計劃中,少部分的是把之前的檔案資料裡提過的訓練日誌華麗的又翻了一遍。不求變化,不需要按照誰的方式來改變,可能就是他們要表達的意思。兩人看了這部分後,很沉默,這樣的教練在這次集訓中不多,但可見的,在外面不會少。
袁國華甚至想到,一年前,他可能也要屬於這一類,換位想下,如果沒有經歷這一年來的事,如果讓他碰到這樣的情況,或許他也會選擇和這些人一樣的方式來對待。更別說甘心的給林幕做助手了,只有真正接觸了林幕,見證林幕崛起的人,才能感受的更深些。
這不是靠兩個世界冠軍就能完全概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