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裡,幾人對坐,只有林幕的聲音在一直響起。
從技術體現與身體的關聯屬性,再到各屬性的突擊強化方式和各方面注意事項。林幕說的事無鉅細。這些都是他從百科裡學到的訓練基礎。
雖然百科給的先進百米知識都只是姿勢動作和發力技巧。但這麼長時間下來,如何發力,那些部位能更好的配合發力,他自然有了摸索。
兩位領導一位老人再加一位同事,都認真的聽著。
顯然在他們的思想裡,林幕說的這些東西。把一個運動員身體各方面分的如此細,分析的如此透徹,也為他們開啟的某扇窗戶。
以前國內在訓練短跑運動員時,大家也都知道某些身體素質方面的屬性,對於跑步有很大的影響,著重於某些方面的訓練,就能提高跑步成績。
至於關聯於不關聯的東西,有人分析過,可是從沒有誰分析的這麼細過。可以說把一個運動員一個跑動過程中所有的動作,哪怕是一個腳步微顫都和屬性關聯起來具體分析了。
如果再可以針對性訓練某些地方,那自然可以改善過程中某一動作的跑動效率。這本來就是教練的工作吧?!教練,不但需要經驗,看來更需要科學。
其實接觸了幾個月後,林幕在這些知識的使用上,現在已經不再如當初那樣,只是按照百科在照本宣科。
屬性任務,常規訓練動作,還有技術動作的一些細節。幾個月下來,現在很多方面,林幕都找到了他們之間的緊密關聯處。以前他也同樣是一套技術動作帶著練,考慮不到是否適應的問題。
可以想到的,百科用的模擬原型就是用的近乎於完美的體質來的。如果真完全按那個來,後果真不一定好。只是當時給那些學生訓練用的強度都不大,要不然搞不好就能弄出幾個傷的出來。
幾個月下來,他透過技術動作反推到屬性和區域性肌肉上,再透過這些區域性的強化來作用到技術使用上,這才有了現在他講的,這真正的是他自己融入百科知識後的理解。
各種屬性講完,已經半個小時,林幕說的並不煩躁,幾人聽的也很是耐心,偶爾的若有所思。以往的有些東西,只是個模糊的概念,都知道就該這些練,對跑步有好處。只是為什麼有好處,如何更進一步的強化,也沒有多少人去細究。大多人的也不會去探索這些,都只認為這該是專家學者們考慮的問題。
一個總結下來的經驗,可能就可以在這些方面找到些答案。不管怎麼說,讓運動員跑的更快,更有效率才是教練們真正該做的事。
林幕說的也挺高興,把自己分析和理解的東西,融會貫通的用理論的方式講一遍。也讓他同時收穫不少。說的同時,也是他自我學習的的過程。
他沒有停下,還在繼續說著:“終歸,運動員跑步的整個過程,那些好的技術動作,都需要整個身體來達成。沒有好身體,或者說沒一個合理的身體,再好的技術也發揮不了應有的效果。
在我的想法裡,跑步需要速度,需要速耐,更需要力量,核心力量。那麼一個科學、健康的身體自然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