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拉剋星域,這是一片較為荒蕪的星域,這裡的恆星系相互普遍距離較遠。
其中更是有著不少成聚落狀散佈的碎裂行星殘骸,像是在久遠的恆古時代,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曠世大戰,而這些行星殘骸就是那場戰爭留下的痕跡。
不過以往只有少數遠航採礦船來此採集資源的艾瑞拉剋星域這段時間變的熱鬧無比,最開始是已知宇宙知名度最高的天使文明小股艦隊來此探查。
可過了一段時間後天使文明的小股艦隊撤離,新來了兩艘巨型母艦天刃和一眾小型護衛艦天劍,就連艾瑞拉剋星域外圍,最近也多了數艘天刃巡航的痕跡。
天使為了監控烏恆星實時位置,除了派遣而來的兩個作為主力的天刃戰鬥單位以外,還給在附近星域巡航的天刃下達了監控周圍星域的任務。
作為這次戰爭指揮官的燃在率領麾下抵達艾瑞拉剋星域後,沒有選擇第一時間進攻烏恆星,而是遠遠的吊在其後方,打算等附屬文明的軍隊抵達以後在一場分勝負。
烏恆星也沒有折躍離開,不知道是無法再次進行折躍還是有著其它的打算,不過很明顯的是雙方都在為接下來的戰爭進行著最後的準備。
終於在雙方兜了一個多月的圈子以後,天使文明的附屬文明軍隊抵達了艾瑞拉剋星域,並和燃的天刃艦隊匯合在了一起。
這一次因為是針對行星的攻堅戰,各個文明都派遣出了大量的行星登陸部隊,其中薩卡茲更是來了8萬護教騎士,500萬的護教軍團。
賽博文明也是派遣除了自己文明的大量精銳,數量高達5萬的重灌軍團,100萬經過深度改造的高階戰士,300萬成建制的軍團部隊。
凱布瑞,麥格拉文明也是派遣出了各自的宇宙軍作戰部隊,排除各個文明的艦隊,光是用於登入戰的部隊數量就超過了三千萬。
這就是冰華給予燃最大的支援,而這也只是各個附屬文明的先遣部隊罷了,與數量稀少的天使文明不同,這些附屬文明中即使人口最為稀少的薩卡茲文明,也能輕易的拼湊出一億以上的作戰部隊。
當天使一方做好了準備,全軍齊齊出動壓向烏恆星之時,烏恆星也很有默契的不在移動,最終雙方在一個距離最近恆星足有一光年之遠的偏僻宙域碰撞在了一起。
興奮的火焰在參戰的附屬文明軍隊中燃燒,此刻他們不再是各自文明的軍人,而是所信奉之神手中的利刃,將碾碎一切膽敢擋在正義秩序面前的敵人。
當天使一方的混合艦隊逼近之際,佔據烏恆星的神秘勢力也早有準備,在變得漆黑的大氣層下,是無數筆直指向天空的軌道防禦炮臺。
當烏恆星面向天使混合艦隊這片區域的黑色大氣層散開,數不清超大功率的光束從行星地表升起,越過星空來到混合艦隊前方。
混合艦隊沒有事先準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長達百米的戰艦輕易就被從烏恆星地表打來的光束貫穿艦體,即使是各個文明的主力艦也在捱了數發後岌岌可危。
除了天刃毫髮無傷之外,各個附屬文明均有不小的損失,作為總指揮的燃為了止損只能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隨後燃又帶領艦隊試探性的從烏恆星的各個方向發動進攻,結果也是一樣,整個烏恆星猶如一個渾身帶刺的刺蝟,遍佈密集的軌道防禦工事。
燃也試圖從烏恆星的軌道防禦工事射程之外進行遠端軌道轟炸,結果很遺憾烏恆星有些極為完善的攔截手段。
至於天刃為何不發動殲星打擊,則是因為烏恆星具備移動能力,不是常規的行星,很大的機率會被避開,加上距離最近的恆星較遠,導致能量補給緩慢,因此殲星打擊的方案也被放棄。
一間位於天刃上半部分的大廳中,各個附屬文明的指揮官皆匯聚無比,當這些或高或矮,彼此長相不同卻都被劃分在神河體生物類別中的人登上天刃後,無一不是被這裡猶如正常生命行星的舒適環境所震撼。
要不是覆蓋頭頂的是閃爍著稀疏星光的宇宙虛空,估計他們都要認為自己此刻踏上了一顆宜居行星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