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了這些,江塵的心情,豁然開朗。
上一次大戰之後留下的鬱悶之氣,也因此一掃而空。
一時成敗,又算得什麼?
武道之路,歷經生死那都是常有的事。如果因為一時挫敗便耿耿於懷,那日後更大的風浪,又如何去面對?如何去闖蕩?
而武道之路的頓悟,恰恰是戰勝這些雜念,掃除這些心魔的最佳方式。這也是為什麼武道之路,一半在修煉,一半在冥想。
冥想,可以⊥念頭通達,可以掃除心魔,可以迎來各種頓悟。這種頓悟,也許是武技功法上的頓悟,也可能是某一種認識上的頓悟。
關於這“十二脈真氣”的疑問,被江塵頓悟之後,江塵在真氣境內的所有認識障礙,也便全部掃除了。
也就是說,接下去,他便可以心無旁騖地去衝擊靈道之路。
不過,江塵並不著急。以他對武道修煉的認知,他知道,衝擊靈道不是難事,難就難在這靈道之路能拓展到多寬,多遠
武道肉身,比如是一片土壤。
那麼靈道靈力,便是肉身上長的樹苗。
武道力量,千變萬化。
三千大道,無窮神通。但是歸根結底,不外乎各種天地屬性,天地元氣。
金木水火土,這是最基礎的五種,是構築萬物的基礎屬性。
風、雷、光、暗,則是衍生屬性。
總體論起來,就是九大屬性。
而靈道強者,他的靈海里,能夠開闢幾種靈力,這就是靈道之路的寬度。
而在靈道境界內,能走得多遠,這便是靈道之路的長度。
靈道之路,能拓多寬,能走多遠?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認為,這一切取決於進入靈境之後,自身潛力的開發。
實則不然。
真正決定靈境之路能走多寬多遠的,不是進入靈境之後,而恰恰是在進入靈境之前。
也就是這困擾著世間武者的“一”。
也就是這十一脈真氣境到靈境之間,這座橋樑裡的無數可能性。
武道天賦,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因素。
奈何這個世界的人的眼界,都只看到先天的那一部分,對後天的因素,反而關注不多。
比如龍居雪,一個先天之體,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而勾玉公主,武道之心如此堅定,卻始終得不到宗門勢力的垂青。
“唉,連宗門勢力選材,都如此這般重天賦,輕心性。可見這個世界的武道認知,的確是大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