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裡出發來省城之前,秦崝已經打過電話回公社,跟張教授說了為了林蓁的生產安全,他們打算過來省城這邊租個房子,等生完了孩子再回去。
因為秦崝跟農機廠那邊接洽的領導是張教授的老友,張教授在秦崝跟他說了“圖紙交得很順利”時就明白了秦崝手裡的錢要在省城租個院子住幾個月完全沒問題。
打電話有些話畢竟不好說,安頓好後,林蓁就給大坡村那邊寫信。
一封是寫給教授院的,裡面夾了錢票,還有一封讓小衍彥拿給李小弟。
她這一走差不多一年,於情於理都應該跟李小弟說一下的,畢竟這傢伙雖然貪吃,但是性子還可以。
李小弟回信的時候還抱怨地問為什麼信不直接寄給他,還要透過教授院的人,顯得好像他這個弟弟跟她的關係還不如教授院的人跟她親近似的。還特別強調如果是為了省郵票錢的話,也應該把信全部寄給他,由他轉交到教授院。
林蓁看得失笑,沒照做。之所以不直接寄給他當然是有原因的,他們這房子又不真是租的,並不想讓地址被太多人知道,並不想浪費時間去應付一些不速之客。
離生產還有三個多月時間,林蓁三人沒有閒著,不過並不是出門想辦法增加收入。
安頓好之後,林蓁手裡雖然只剩下一百多塊錢,但是接下來每個月都會有收入——糕點廠的五十,農機廠的五十,再加上陳卓爾那邊約八十,總共每個月一百八十塊錢會寄到省城這邊來,支撐他們的生活完全沒問題。
再者,雖然離他們這條街不遠就有一個供銷社,林蓁他們也決定了每天用的食材儘量在外面買——一直不去買菜會顯得很奇怪。但是省城這邊雖說物資的種類和供應量方面比起在他們所在的縣城豐富,但是總的來說還是供不應求的,所以有時候難免還是會動用到空間裡的儲備。
一般都會以秦崝在外面黑市買回來的名義。
他們這一家三口自從搬過來之後,行事可謂十分低調,一天基本上就出門一次。
程奶奶一般都是早上的時候會挎著她的菜籃子到供銷社的肉檔或是菜站去買當天要吃的食材。而林蓁和秦崝則是會在吃完晚飯之後出門沿街散步半個小時左右。
知道這一家是新搬進來的鄰里其實也有些好奇的,不過高高的院牆擋住了這些目光。
然而好奇沒有得到滿足的鄰里不知道的是,就算沒有那院牆,他們也未必能見到林蓁和秦崝的身影。
因為這倆人白天一般都會待在屋子裡,秦崝除了照顧林蓁之外,基本上都在看他空間的那些藏書,有時就寫寫畫畫。
而林蓁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就打算繼續先前在百嶺山才剛開始就因為她懷孕而中斷的番薯雜交試驗。
院子裡的後院改成程奶奶的菜園子了,不過林蓁並沒有把番薯種到那裡去——主要是怕變異品種挖出來時番薯的個頭太大了會嚇程奶奶一跳,她是讓秦崝給買回來兩個竹筐,裝了泥土放到二樓他們所住的臥房連著的大陽臺上面。
一個筐種的是用在百嶺山有過第一次收成的變異紫薯所育出來的苗,另一個筐種的是本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