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XO醬、蘑菇醬以及各種辣醬,真空包裝的醬肉滷肉、滷海鮮,以及烤鰻魚,肉罐頭,還是各種派別的火鍋底料,還有比國外剛剛興起的泡麵更方便的自熱食品,我覺得都非常適合出口到國外去。”
林蓁邊聽邊摸著下巴若有所思。
其實關於出口的事情,陳卓爾之前也有大致提過,不過他那邊暫時還沒有找到什麼好的門路,這一次潘德越上門尋求合作,倒是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不過,定下合作意向的事情可以由林蓁來,其它的具體各項細節的談判,她就不太擅長也不感興趣了,所以當日在茶館很快跟潘德越初步敲定合作意向之後,她就給陳卓爾打了電話,讓他到首都一趟,直接跟潘德越談。
陳卓爾第二天就直接坐飛機過來了。
不僅他自己來,還帶了陶白蓮以及他們的一雙兒女。
到了之後,他自己跟潘德越開談,恰逢週末,不用上課的林蓁則是帶著陶白蓮母子在首都四處遊玩。
雙胞胎本來就比陳卓爾家的兒女大些,上了一段時間的學,在招待弟弟妹妹的時候更加有哥哥姐姐風範了,領著小客人玩,一時間賓主盡歡。
除了遊玩景點之外,林蓁還帶陶白蓮他們吃了不少首都這邊的特色美食。
跟程奶奶、李小弟他們這些成年人在口味已經習慣了家鄉風味而言,雙胞胎對於首都這邊不同風味食物的接受度更高。別的不說,就說李小弟聞風而逃、程奶奶看了就皺眉的豆汁,他們就喝得津津有味的。
他們這口味也是在幼兒園裡鍛煉出來的。
幼兒園裡午飯由園裡提供,不過不少小孩都在書包裡帶了家裡做的零嘴,沒到餐點時餓了可以墊一墊肚子,兄妹倆帶了點心到園裡分享,也吃了小夥伴們分享出來的零嘴,吃著吃著就習慣了。
也因此,讓林蓁在家裡也開始做起了當地風味的美食。因為雙胞胎被家裡教得很好,遇到自己覺得好吃的,也不會失禮地跟小朋友多要,只會在回家後叭叭叭地跟林蓁說,然後問她能不能做出來。
林蓁雖然以前沒做過,但是她有食譜呀!
她所收藏的食譜是包括了全國乃至於全球美食的,以前在海城的時候多數做當地的特色菜,是因為當地的特色食材,以及感覺海城的飲食風格比較適合初來乍到的她。
如今的林蓁已經不是吃到一口有味道的食物就會驚喜不已的她了,除了品嚐食材的本真味道之外,她也開始多了嘗試用不同的食材做出不同特色味道。
先前是因為李小弟和程奶奶不太欣賞,所以她做的少,但雙胞胎有要求,又不過分,肯定要滿足。
慢慢的,李小弟和程奶奶在雙胞胎的帶動下,也逐漸接受了不同的口味。
雙胞胎給陳家弟弟和妹妹推介了他們喜歡的美食,接下來的重點是炫耀自己媽媽的廚藝:“其實這些都沒有我媽媽做的好吃,你們想嚐嚐嗎?”
然後,雙胞胎憑一己之力帶歪了“旅遊團”,眾人從遊玩景點變成了買菜回家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