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四天,還是吃的湯鍋。
一鍋是清燉羊排湯,一人先來一碗,吃得身上熱乎乎的。
接著再開另一鍋,來點藕片、蔬菜丸子等等,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芫荽碎是不可缺少的,灑在湯裡,清新解膩。
門外隱約出現了撓門聲,還有小孩在說話,不過聽動靜很快被抱走了。
車廂裡捧著碗吃得投入的眾人面面相覷了一瞬,很快又繼續吃了起來。
管它呢,總不能怕有香味就委屈自己的肚子吧?
第五天中午吃的是雞湯鍋,百來天的本地三黃雞,肉質飽滿緊實,喂米飯、穀子和蔬菜長大的,雞皮裡脂肪只有薄薄的一層,口感潤滑鮮嫩,雞味濃郁。
吃完這一頓,準備的食物就只剩下一些糕點啦!
快到站了,別說附近車廂的人鬆了口氣,林蓁他們也鬆了口氣,終於不用出出入入都被人暗戳戳地打量了。
下午三點多火車到站,車站裡人多如鯽,林蓁和秦崝一人抱著一個孩子,好在準備的東西吃掉了,準備的衣服基本穿在了身上,行李袋都是癟的,程奶奶負責拿自己的包,已經長到牛高馬大的李小弟一人拿四個也輕輕鬆鬆。
出了站臺,幾人先集合到一塊。出發前張教授他們說過會來接站的,火車沒有晚點,照說人應該到了。
秦崝個子高,往站臺外的空地逡巡了幾眼,很快找到了目標。
來的是張教授還有阮教授,另外還有兩個男青年。
因為林蓁這邊來的人不少,一共準備了兩輛車,男青年是張教授和阮教授的助手,這次過來是負責開車的。
林蓁和然妹、李小弟跟張教授一輛,秦崝和安哥、程奶奶跟阮教授一輛,很快往清大駛去。
林蓁託張教授他們買的院子其實一共有兩個。
最開始買的是位於三環以內的二進四合院,因為離清大距離比較遠,上學不方便,所以後來又買了張教授他們所在的緊挨學校建的職工住宅區裡的一個院子。
那院子本來屬於學校裡一個教授,因為教授的兒子想在附近買一個大院子,一大家子熱熱鬧鬧地住在一起,所以這個院子就想要出手換錢。
不過到了之後,車子沒有停到他們家的院子去。
阮教授已經調到清大來了,也分了一處院子,因為林蓁他們的院子還要收拾收拾,所以他直接搬到了同樣是孤家寡人的張教授那裡暫住了,他的院子騰出來讓林蓁一家暫時住下。
林蓁是分批往首都寄東西的,第一批寄的是到了之後就用得上的,他們到了之後就拆包開始歸置東西。
快到晚飯時間時,陳教授的孫子董衍彥跑了過來,已經十二歲的小少年穩重了不少,邀請林蓁一家過去吃飯。
陳教授他們今天沒有去車站接車,就是在家裡準備洗塵席呢。
董衍彥跟林蓁一家熟到不能再熟了,對陌生人十分警惕的雙胞胎隔了幾個月再見到大哥哥,高高興興地被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