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秦崝說了他們這邊的氣候和水土就算種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結出好果,而想種的話得把他們的黃皮果剷掉一棵,程家人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程家的黃皮果樹種了好幾年了,一棵每年也能結二三十斤的果呢,要是沒有了,豈不可惜?
隔天林蓁和秦崝又上了山。
先前林蓁在山裡的時候不是撒出去不少種子嗎?這會很多蔬菜都到了成熟期,她進山去就是為了收穫這些蔬菜的。
山裡地方太大了。林蓁當時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偏好,去買蔬菜種子的時候是每一樣都要了一些,在山裡見到比較肥的空地就隨手灑下。
所以這一次要收穫的品種也挺多的,像是芋頭啊、芋艿啊、南瓜啊、冬瓜等等,豆子也種了不少,綠豆,黃豆,紅豆,黑豆什麼都有,全都扎堆在秋天成熟了。
倆人在山上連續忙了好幾天,才把這些全都收好。
豆類的在摘了豆莢之後經過暴曬,然後摔打,讓裡面的豆子都脫落出來,曬好之後她收了起來,也就是大概每樣五六斤的樣子。
冬瓜也給林蓁做成了冬瓜幹。
這會村裡的菜園裡也是一下子就成熟了不少蔬菜,簡直是大豐收,並不缺新鮮的菜吃。所以那些豆角她只留了兩斤,準備以後用來做金沙豆角的,其餘的都曬成了豆角幹。
秦崝對於林蓁有新鮮的蔬菜不吃非要曬成菜乾的行為有些不大理解。
林蓁就跟他解釋:“有些蔬菜新鮮的狀態跟變成菜乾之後的狀態……反正經過烹煮之後。口感和味道都截然不同,有時候就是吃那個味。”
像她就覺得豆角幹燜肉吃起來比新鮮的豆角炒肉要好吃。冬瓜幹就更不用說了,清蒸、涼抖,怎麼做都好吃。
林蓁準備把這一次收穫的的十幾個大冬瓜留下三個,剩下的全部都做成冬瓜幹。
剩下的其中一個,她打算用來熬冬瓜茶。
豆子的用處也安排了。
像綠豆可以用來煲湯,也可以用來煮糖水,還可以用來發豆芽。
黃豆也是這樣,發豆芽也行,但林蓁主要想用它來打豆漿。到時還可以在裡面加一些其它的比如說豆類或者是花生核桃,口感和營養會更加豐富。
這一次除了冬瓜大豐收之外,南瓜她也收了不少。有一些是她撒下的種子長出來的,還有一些是這山裡本來就有的,也不知道是一開始別人種下的,還是純粹野生的。這東西做點心的時候可以作為內餡還挺受歡迎的。再多也不嫌多。
全部都收完之後,林蓁把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收進了空間裡,現場只剩下了一個……芋頭。
因為看到芋頭,她馬上想起了香芋扣肉了。
相比板栗燜雞,香芋扣肉做起來工序就多了許多。
現成的五花肉林蓁空間裡還有,她挑了一塊方形的,先是冷水下鍋煮出肉的血沫,煮到筷子能戳進去的程度後,就取出來瀝乾水分。
用牙籤在豬皮上扎出密密麻麻的小孔,然後起油鍋,將豬肉放進去油炸至豬皮金黃,撈出泡冷水晾涼後切成大約一公分厚度的大肉片,放進用姜蔥蒜水、胡椒粉、豉油、蠔油、腐乳等調出來的醬汁裡醃製。
去皮的香芋也切成和內片差不多大的片狀。放進油裡稍微炸一下。
取一個海碗,將肉片皮朝下,然後一塊肉片一塊芋頭依次碼進碗裡,全部碼好後把醃肉的醬汁均勻澆上去,然後放進燒開的水裡隔水蒸半個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