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邊種了一小片番薯後,連著幾天林蓁二人都沒有進山。
他們物色中的那片河邊土地水分含量還可以,幾日不澆水也完全沒有問題的,等房裡的紫薯苗冒芽之後再進山不遲。
林蓁留在家裡也沒有閒著,蘿蔔剛開始收穫時醃的蘿蔔乾不是可以吃了嗎?那天聽程奶奶提了一嘴她以前吃過一種蝦仁菜脯,就是用蝦米和蘿蔔乾做的,林蓁就放在心上了。
查了資料,的確是有這個吃法,不過林蓁還是去請教了老太太。老太太自己沒下手做過,也記不清具體的步驟了:“……就記得裡面有蝦仁,有油,還有點甜?”
“得。多試試味道應該也差不多了。”林蓁在程奶奶的面前表現得十分自信。
蝦米是林蓁在房裡拿出來的。這程家廚房木櫃裡的除了黎春花提前一天晚上放的糧食以外,就只有少量的油、鹽、糖和豉油等調料,像是蝦米、臘腸那些,可能有,那也被黎春花藏到她屋裡的櫃子去了。
林蓁考慮到從空間裡往外取東西肯定要關緊門窗,在程家人在家時那樣做難看,好像有多寶貝那口吃的藏得死緊似的,所以她就索性把一些幹冬菇和蝦米之類在供銷社比較容易買到的拿一部分出來放在房間書桌的抽屜裡,隨用隨取。
這在程家做的蘿蔔乾,那肯定有一部分要放在程家這邊吃的。
而所有材料中花費最大的就是蝦米了,蝦米由林蓁這邊出了,其它的材料肯定全部用家裡的。
程家這麼多口人呢,量少了都不夠塞牙縫的,而且林蓁還打算帶一罐子給李小弟,然後留一罐給程奶奶,再就是他們自己吃的可以進山時再做一批,但這邊明面上也要留一罐,到時可以帶給教授院那邊。
做出來她要分出三罐,如此一來留給程家人吃的起碼也要兩至三罐的量吧?
這麼盤算著要用蝦米的數量,林蓁就改變了本來用比較大的蝦仁的打算,改用小半截小指頭那種大小的蝦米了。
煮之前,蘿蔔乾洗淨切成丁後要用水浸泡片刻去掉過鹹的味道。
熱鍋下重油,先把清洗好瀝乾水的蝦米放進去翻炒出香味之後再放蘿蔔乾丁,翻炒均勻後加入少許熱水,讓蝦米的質地變軟一些,同時也讓兩種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炒到完全沒有水分後,放入少許蒜蓉,炒出蒜香後再加少許糖調味,炒至糖融化了味道均勻就可以攤涼了裝瓶了。
瓶子是林蓁收集的空罐頭瓶,全部都用開水煮過消毒、瀝乾水分的了,油滋滋的蝦仁菜脯放裡面,在漸涼的天氣裡能放上好些天。
林蓁裝了三罐頭,要給程奶奶的時候還被她推辭了:“反正我吃吃喝喝的都是在家裡,這個下粥最好,跟家裡一起吃就可以了。
“如果家裡的吃完了,到時候我自己一個人拿出來吃也不是個事不是?乾脆你們留著,有時候出門的時候可以帶出去。聽說在國營飯店吃飯可貴了,你們帶著這個,如果在外面能買到饅頭又或是吃素湯粉的時候,你可以加一些下去拌嘛,味道肯定好。”
其實也就剛炒好的時候,林蓁給她挑了兩筷子試味道,拌著饅頭和湯粉吃起來是什麼味道都是她想象出來的。
林蓁聽得若有所思。饅頭什麼的,她空間裡有現成的,不過如果沒有外出這個藉口,不方便拿出來。
而米粉和河粉那些需要把米泡軟了,磨成粉漿才能蒸出來。這村子裡也不知道為什麼沒有磨這種器具,像先前張大丫做的那些米粉和河粉,都是鄰村有人做出來,然後別家可以拿糧食去換的。
不過想換換口味嗦粉的話倒也不是沒有辦法,可以做薯粉呀!
就是眼下沒法做。番薯也是家裡的口糧,她跟秦崝兩人都沒有掙工分,雖然說用工資補貼了那一部分的口糧吧,但是可能黎春花他們預設了大隊裡分來的口糧跟他倆無關,所以拉回來之後只鋪到正屋裡他們房間的床底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