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蓁首先拿出收納箱來取豬肉。
一等肉裡取一斤帶著厚厚一層白油的前腿肉。
二等肉裡取一斤五花肉。
三等肉裡則是梅花肉和豬頸肉各一斤。
這些豬肉她是打算用來做叉燒的,前腿肉、五花肉和梅花肉做叉燒,豬頸肉是用來做叉燒包的。
把挑出來的肉清洗好,該去皮的去皮,留下豬頸肉,其餘的放進她早就調製好的叉燒醬裡抓勻,然後放進小製冷櫃冷藏醃製。
從這個時間開始醃到下山前,明天上山後再拿出來,等到午飯前就可以進行烤制了。
再量麵粉出來,準備叉燒包的皮。
發麵的時候,開始處理餡料。
把豬頸肉切成幾大塊,先汆水,瀝乾後稍微油炸,然後放進鍋裡,加入米酒、豉油、白糖和叉燒醬汁,反覆翻炒至色澤暗紅,濃郁的醬汁完全包裹住豬肉。
將炒制好的豬頸肉切成均勻的肉碎,就可以包了。包好的叉燒包二次發酵,然後再入蒸籠。
上午那頓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煲湯,趁著等待發酵和蒸制的這段時間,林蓁拿出材料,準備煲一個清潤的山藥排骨湯下午喝。
往湯鍋裡下完材料後,設定好時間,叉燒包也蒸好了。
鍋蓋頂是透明可視的,不用開啟都可以看到包子頂端裂開了花,從外形上來看跟食譜上的圖片十分相似,包子皮做得是成功的。
林蓁本來想取一個試吃看看味道是不是也很行,手都伸到蓋子上了,忽然轉頭看了眼洞口,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感覺有點莫名心虛,一咬牙就把整個蒸鍋都直接揣進了空間裡。
算了,還是等秦崝在場的時候再一起試吃吧。材料是他提供的,而且他還洗碗了,試吃應該等他的。
林蓁想起切肉餡時那肥瘦適中、色澤誘人的肉塊,不由嚥了咽口水。為了避免亂想,她馬上拿出了昨晚量衣服時記錄下來的資料,開啟了虛擬屏,開始畫構成衣服的每個布片的平面圖。
畫完之後稽核了一遍確認無誤,就拿出布裁剪了,她準備先做一件襯衫出來試試手。
不過才縫了一道邊,湯鍋那裡就傳來提示音——湯煲好了。
而時間上也來到了下午三點,離秦崝出來還有約一小時,該想想晚飯吃什麼了。
林蓁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收起了布片和針線,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雖然才剛開個頭,但她真覺得做衣服可比做飯難多了!
除了生物之外,她的業餘天分可能真的長在廚藝上,所以才覺得擺弄雞鴨魚蝦比擺弄布輕鬆得多。
這兩天雞和豬肉吃了,魚和蝦也吃了,明天吃的叉燒也是豬肉,林蓁盤算著,下午這一頓不如吃鴨或鵝?
前天吃的白斬鴨還有小半剩下,但她和秦崝倆人吃一頓是肯定不夠的。燒鵝倒是有現成的,半隻燒鵝肯定夠了,但秦崝有傷在身暫時還是別吃。
那就除了白斬鴨,再做個肉菜。
要不做個酸梅燜鵝?
整隻鵝太大了,就做半隻。小火油鍋爆香薑片,將鵝塊放進去煎至表面金黃,加水將將淹住鵝身,加入豉油、蠔油、老抽、鹽、糖和酸梅醬,大火燒開轉中小火燜二十分鐘左右,翻個面繼續再燜二十來分鐘。
斬件時淋上鍋底剩下的醬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