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廳裡,已經來了不少人,荀彧,郭嘉,賈詡都在,武將中,張多,徐榮,趙雲,華雄都過來了。
“主公,孫策於廬江叛亂,控制府衙,兼併了第一水師……”
看到鄭寶到來,作為新的情報頭子,賈詡首先做了彙報。
“豫章郡可有異動?”鄭寶問道。
“未曾!”賈詡道。
“那就好,看來孫策沒拉攏到多少人,接下來怎麼做,你們有什麼看法?”鄭寶問道。
“孫策叛亂,其行可恥,其心可誅!屬下建議立即出兵,鎮壓孫策,我朝廷威嚴不可冒犯!”
說話的是張多,他跟孫策不對付,早就想幹孫策了。
“張將軍說的沒錯,孫策得主公接納方才有今天,然其不知報效朝廷,以報主公知遇之恩,卻行那叛逆之事,不殺不足以震懾宵小。”
說話的是顏良。
他和文丑是最晚投奔鄭寶的將領,一直沒有機會表現,現在孫策叛亂,他可得把握住機會。
“主公,孫策乃朝廷認可的廬江太守,其罪當由陛下定奪,如何處理,主公當知會陛下。”荀彧說道。
一郡太守,畢竟是朝廷的大員,現在叛變了,需要皇帝下達鎮壓旨意。
“公達說的沒錯,我等現在就入宮,請陛下定奪!”
鄭寶起身,帶著一大票人前往皇宮。
最後的朝廷裡談論的結果,依舊是鄭寶來決定,現在劉協可不敢做什麼主,特別是關於打仗這種他不擅長的事情,都是讓鄭寶自己看著辦。
劉協的原話是,孫策受皇恩而反叛,請大將軍定奪。
意思就是大將軍做主,他沒有意見,所以這件事情還得回大將軍府解決。
最後鄭寶決定,讓顏良文丑領兵,顏良為主將,文丑為副將,又派賈詡為軍師,參贊軍事,領兵三五,開赴廬江郡,鎮壓孫策。
另一邊,傳令第二水師,按原計劃行動,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水戰,儘量儲存水師船隻。
戰船都是錢堆出來的,損壞了鄭寶可捨不得。
除了顏良文丑這一路大軍和蔣欽周泰的水師之外,張多的騎兵也同樣出動,任務是從旁協助,不讓孫策他們攜帶打量兵馬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