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遵命!”徐榮出列,恭敬行禮。
在揚州,有好想法,就不怕得不到重用,這句話在徐榮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之前鄭寶用管亥和張多,雖然不能說不民主不公平,但是一個任人唯親的名頭是躲不掉的。
張多和管亥都是跟隨鄭寶的元老,受到怎麼樣的重用都不為過,因為他倆人對鄭寶的忠臣是毋庸置疑的,現在鄭寶將大軍交給徐榮指揮,這就不得不讓人佩服了。
為什麼呢?
因為徐榮並不是鄭寶的嫡系將領,他原先是董卓麾下的,後來才投了鄭寶。而且此前一直在西涼,最近才回到揚州軍中。
因為一個建議,直接成為大軍指揮,無論在哪裡,都是不可能看到的,但是在揚州軍中,已經發生了三次,曹操等人都是見證者
太敢放權了!
曹操對鄭寶,那是相當的佩服。
這種事,在他兗州,是不可能出現的,經過呂布的攻擊之後,曹操討厭被人揹叛的感覺,很少對別人掏心掏肺,現在曹操只信自己。
揚州軍軍紀嚴明,換了指揮,在沒有跟人動手之前,誰也看不出來。軍師們平時該怎麼幹就怎麼幹,軍中都有條例規定的,不需要指揮者去操心,作為大軍指揮,只要在開戰前,告訴將士們要怎麼做就行了。
將士們可不管什麼戰略戰術,他們只管執行軍令,指哪打哪,沒有什麼廢話,將帥士卒各盡職責,一支軍隊才能迸發出絕強戰鬥力。
在新蔡休整五天,待荀彧派來的縣令就位,開始組織日常工作時,徐榮下令,大軍向平輿開拔。
鄭寶命廬江太守孫策領兵進入豫州,接替高順鎮守汝陰,第一水師暫由周瑜擔任都督,同時命高順領兵趕往新蔡,繼續守衛大軍後方。
鄭寶如此安排,徐榮指揮前線大軍作戰時,就可以不用顧及後面,專心進攻就好。
行軍三日,揚州軍先鋒斥候隊伍開始與豫州斥候相互接觸,雙方展開斥候之間的戰鬥,每天早晨都受傷或者戰死的伺候抬回來。
平輿聚集了袁術剩下的全部兵力,雙方斥候之間的戰鬥,是一種不對等的對決,揚州斥候通常五個人一隊,他們面對的敵人,最少都是十個人,遭遇戰,人少的一方就很吃虧。
也就是袁術惱羞成怒,才會把斥候隊伍弄成十五二十人一隊,就欺負揚州軍人少。
又過了兩天,雙方先鋒部隊之間開始交鋒,大部隊之間的戰鬥,不僅要看人數,還要看將領和士卒計程車氣。
徐榮派出來的先鋒大將是趙雲,以趙雲的戰鬥力,豫州軍先鋒剛遇上就被殺得大敗,丟盔棄甲不說,其先鋒大將一個回合便被挑死。
趙雲的強橫,早就在豫州軍之中傳頌已久,如今親眼見識了趙雲的勇猛,哪裡還有再戰的勇氣。
先鋒軍之間的碰撞,以趙雲完勝對方而結束,接下來便是雙方主力之間的對決。
得知平輿附近有講座萬人軍營,與平輿城形成三角防禦陣型,趙雲便沒有繼續前進,以免被敵軍設計,他給大軍找了落腳之地就開始紮營,不給敵軍吃掉他的機會。
就一句話,我先鋒軍人少,不跟你的主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