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不論是劉備還是曹操,心裡都壯著大漢,想的是怎麼儘自己所能,去扶大廈於將傾。
和他們不同,鄭寶想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把基礎打好,他得多存些糧食,多招募些軍士,再打造一塊根據地,用以迎接大亂之世。
他不像曹操,只要散盡家財便可以招募到一支大軍,得到士族的擁護和以及宗族的支援。
他也不像劉備,有漢室宗親的身份,頗具影響力。
他有的只是一個用命拼出來的九江太守,麾下只有兩千多精銳將士。
文臣謀士只有郭嘉一人,許乾或許可以算半個,可以目前水平還不夠,只能管理一縣之地。
武將有三人,許褚、管亥、張多,鄭峰和張三的武藝還不到三流水準,對付普通士卒算是猛將,碰到真正的將領便不夠看了。
而且鄭寶的家族,巢縣鄭家,算起來只是一個小家族,如果不是鄭寶自己努力,多年後他也只能在巢湖鬧騰,然後讓自己的屬下劉曄弄死。
身處亂世,鄭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別看現在他和曹操、劉備兩人關係不錯,搞不好後面要打生打死。
肉也吃了,酒也喝了,三人交談的結果難得統一:朝廷的命令,還是得執行,不能抗命。
鄭寶婚期在即,曹操劉備二人也知道鄭寶會很忙,便藉口不勝酒力告辭回房。
……
中平二年五月十日,九江太守鄭寶大婚之日。
歷陽城裡熱鬧非凡,街道上張燈結綵,百姓們紛紛上街,等著觀禮。
府衙裡也是人聲鼎沸,城裡有頭有臉的人物齊聚於此,恭賀鄭寶大婚。
一大早,鄭寶就像個木偶一樣,被丫鬟們罷弄,喜服穿戴步驟和規矩都太多,等一切就緒的時候,中午都過去了。
與賓客們打了招呼,隨著禮官的唱喝,鄭寶出府衙,準備帶人前往葛府接親。
跟著鄭寶去接親的,是張多的騎兵第一曲,五百匹高頭大馬頭戴大紅花,軍士們綁著大紅腰帶,一片喜氣洋洋。
百姓們哪裡見過這麼威武雄壯的接親隊伍,出動五百騎兵接親,場面實在震撼,也就府君大人能幹得出來。
看到鄭寶出現,百姓們自發恭賀祝福,鄭寶亦頻頻拱手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