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終究還是留在了城外皇莊,沒有跟著老父母一起回城。
而紅衣、文想、孫若微三個丫頭,則是也都被留了下來。
太子妃要求的。
太子爺有些不大同意,覺得少年人,還是應當有著禮儀大防的。
但是,太子爺如今已經瘦下來的胳膊腿的,卻是越發的拗不過太子妃。
最後,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倒是臨走時,太子爺的眼神,在自家兒子身上,狠狠的颳了幾下。
警告的意味很嚴重。
但是被朱瞻基給自動忽略過去了。
畢竟,老母親那一臉的期盼和鼓勵,實在是身為人子,不能違背的。
長輩們都走了。
皇莊裡頭,便盡是些十八九歲的少年人們。
一時間,也就顯得越發的朝氣蓬**來。
皇莊外的空地上,已經架起了一個巨大的柴堆。
此時天色尚未暗下來,周邊田地裡,正在勞作的百姓,卻已經是得了訊息,今日太孫宴請,讓大家早些過來,一同喝酒吃肉。
從未曾有過這些經歷的文想、孫若微、紅衣三個丫頭,顯得很是好奇和期待。
她們三個人,正在徐儲秀的帶領下,與一眾日月堂裡的女孩子們,操辦著今晚的火鍋、烤肉。
遠處,空地邊上,朱秀和孫安這兩個太孫親衛,正在做著迎請百姓的事情。
沒有絲毫的顧慮,張大伯,劉老叔,王大嬸,喊得格外親暱。
朱墨和朱瞻基,則是坐在一起,看著眼前的熱鬧景象。
秀才和朱白,這兩個人,則是在柴火堆旁,小聲的爭吵著。似乎是在爭論,今晚這個篝火,該是由誰來點燃的。
朱瞻基看在眼底,笑在臉上。
他當年弄出日月堂,若是為了多些同齡人,也若是為了傳播他那腦袋裡,裝得滿滿的不同於這個時代的東西,也若是為了尋找到一些過往的熟悉感。
在他眼中,這些日月堂的少年,並非是下屬,也非是家奴。
而是同年,是同學。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朱瞻基堅定的認為,若要大明真正的走上設想之中的道路,唯有眼前的這些人不斷的成長,才能提前數百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