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三五十里路。
應天城與城外的皇莊,卻是完全不同的氛圍。
最近,自從太子黨的言論,流傳開來後。
朝廷裡的官員們,不單單是往日裡的走動少了,就連對政事的關注也少了些。
是個人都能看得出,朝廷裡的氣氛不對勁。
戶部官倉裡的兩百萬兩銀子,是起因,卻不是最終的結果。
已經有不少的官員,開始往漢王府去了。
其意,不言自明。
東宮還是閉門不接外客,好似外面流傳著的所有事情,都與這裡無關。
漢王府。
會客的雅庭裡。
漢王朱高煦,高坐其上。
期間,除了作陪的趙王朱高燧之外,另有宗人府、五寺等朝中官員。
品級都不甚高,但在以往卻是難見。
若是細細的看過去,甚至會神奇的發現,這其中竟然還有那些往日裡,最看不慣漢王在軍中陣前蠻橫的翰林清流們。
要是接著往下挖掘一番,就會得出一個答案。
在場的這些所謂翰林清流們,不過是在前番朝堂上推行白話,反對聲最大的那一批人。
於是,場面就顯得有些搞笑了起來。
本來這些人,應當是與力推白話的漢王爺,有著不死不休的對立面的。
但是現在,卻都坐到了一起。
若是真要解釋起來。
大抵……
緣!
妙不可言~
如果是朱瞻基在場的話,必定會說出這麼一句。
不過是一群註定要被時代淘汰的腐朽者們的狂歡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