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府江都城。
離應天並不遠。
雖然如今,沒法盞茶時間及至,但走在江上,也不過三兩日的時間。
寶船很大。
隨皇太孫北上揚州,督辦兩淮都轉鹽運使司的上千人馬,也不過是用了三條船。
就這。
還是為了追求乘坐舒適性後,得到的結果。
若是戰時,為了追求最大載運量,大約一條半的寶船,就能裝下這些人。
因為走得晚。
三艘寶船,在水面上走了三天兩夜。
終於是在第三日的旁晚,趕到了江都城外的運河碼頭。
因為是朝廷寶船。
運河裡,早就有開路的小船提前通報,將河道清理出來,將碼頭最好的位置留了下來。
不論江南士林清流如何。
官場上的人,對於朱瞻基這位,永樂皇帝一脈,無可非議的第三代繼承人來說,還是表現出了極大的殷勤。
士林清流,對著朝堂罵上幾句,是常有的事情。
朝廷也不會真的砍了他們的腦袋。
但若是身在體系裡的人,還敢這樣明目張膽的叫罵,只怕也不用去瓊州釣魚了。
如今南疆正在大舉用兵。
年邁的,大概就是在後方負責後勤事務。
年輕的,只怕要上前線做敢死隊一員了。
江都城裡大大小小的衙門,紛紛提前派出了人手,趕到碼頭上維護秩序。
碼頭上,彩旗招展,人頭攢動,都在翹首以盼皇太孫的到來。
而城中的大小官員們,出了因公外出不在城中的,也大多按著寶船隊的訊息,提前半個時辰,到達了碼頭。
朱瞻基站在船艙頂部甲板上,扶著欄杆,看向摩肩擦踵的碼頭。
一眾揚州官員,無不露出熱切的目光。
碼頭上,官員們已經開始整隊,按照官職品級大小,擺出整齊的迎接隊伍來。
碼頭旁不遠處,偏遠地帶的棧道上,傳來了不太和諧的吵鬧和叫罵聲。
正要下船上岸的朱瞻基,不由的停下了腳步,回首看去。
只見是一群揚州士子,正簇擁在一起,似乎也在等著什麼人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