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船從交趾出發,先是一路向北,繞著瓊州外海行進。
船上的人,沒有看到想象中,在海邊會有成群結隊的犯官抓魚的場景。
帶著失落,寶船開始沿著大陸架海岸線,約二十里的距離,舟船不歇的前進著。
雖然剛開了年,但越是航線越來越向北,氣溫也在漸漸的變化著。
等到寶船從松江府駛入長江河道的時候。
已經是到了,兩岸春色掩不住的季節。
朦朧朧的細雨,籠罩著整座江南。
抽條的樹枝,冒出嫩黃的小葉片。
開了春,江邊兩岸的水田裡,已經有百姓開始忙碌。
被圈養的肥碩無比的水牛,在消瘦的農夫驅使下,翻耕著一片片的稻田。
孩童們在田埂上不停的奔跑著。
他們總是喜歡往灌木叢裡跑。
三五成群,帶著滿嘴的果汁,雙手捧著大把的紅豔豔的果子,比劃著誰採摘的最多,又有誰摘得最大。
然後露出童真無邪的笑聲來。
婦人們,則是跟在農夫後面,腰間綁著個籮筐。
雙眼緊緊的盯著被翻開的泥土,然後帶著陣陣的驚喜,將一條條的泥鰍、黃鱔,給裝進籮筐中。
順帶著,一枚枚的螺螄,也一個不落的裝了進去。
遠處星星點點的村莊,開始升起道道青煙。
老嫗繫著圍裙,抄著鍋鏟,叫罵著不願回家的孫子輩,然後心疼的喊著田裡的兒子、兒媳回家吃飯。
極富田園詩情的畫面。
若是陶潛再世,大抵又有無數的篇章可以繼續青史留名。
已經徹底成為統治階層一份子的大明皇太孫朱瞻基。
站在寶船最高處,靜靜的觀看著這一幕,最為淳樸的,獨屬於這片土地上的辛勞畫面。
卻沒有絲毫想要作詩一首的衝動。
並非因為他不會寫詩。
而是他覺得,百姓如此辛勞,卻只能勉強餬口,是屬於他這個統治階層的失敗。
若想發展手工業,推動工商業發展。
必須解脫百姓的雙手,將他們的雙腳從田地的淤泥里拉出來。
但怎麼解放出多餘的勞動力。
這是一個龐大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