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色未亮。
朱瞻基就被睡在偏房裡的孫若微給叫醒,催促著快快入宮議事。
睡眼朦朧,頭髮蓬鬆,朱瞻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被孫若微給捯飭的人模人樣的。
等到他謹記要有孝心,前往老父親的住所,準備邀著一道入宮,卻被人告知太子爺早早的就入宮了。
搖搖頭,朱瞻基只能解釋,老父親也是個大孝子,不讓他的老父親久等。
皇太孫絕對不會承認,他心裡想的其實是老父親肯定是因為太胖走的太慢,才會起早入宮的。
從午門入了宮,向右一轉跨過一道小門,文華殿就在眼前。
這塊地方很是特別。
文華殿常被用作經筵之地,皇帝也常在此處與大臣議事。而在文華殿南邊,就是內閣的班房。
朱瞻基到了文華殿前,天色已經放亮,三五成群的在京三品以上官員,見著皇太孫都面露些許異色,而後齊齊行禮。
進了文華殿,朱瞻基就看到老父親正站在離著御座最近的位置,他連忙趕過去,先是看了看四周,才開口:“您可知道今天是要議什麼事?”
朱高熾揉揉腰,打了個哈氣道:“你爺爺的心思,是我能猜得透了?”
朱瞻基想了想,也確實是這樣,便轉口問道:“二叔、三叔呢?他們平日裡可是很積極的。”
“你爺爺讓他們待在家裡不許出門。”
朱高熾說著話,又揉了揉肚子,已經兩頓沒吃著肉了,肚子很餓。
朱瞻基偷偷一樂:“這是被爺爺給禁足了?”
朱高熾瞥了眼不孝子:“你爺爺可沒說禁足,只是讓他們兩待在家裡,這話啊,不能亂說!”
朱瞻基抖抖眉頭,沒再說話。
這個時候,文華殿裡已經站滿了人,侍御史們正在安排著一位位同僚,不要站錯了位置。
幾名內閣大臣,在胡廣的帶領下,聚在一起似乎是在小聲的討論著什麼事情。
六部尚書、六部侍郎,各部衙門的堂官、副手、主事,甚至幾位進京述職的封疆大吏都齊聚一堂。
相較於濟濟一堂的文官們,另一側的大明武將也不輸分毫。
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及同袍、三大營的提督與麾下部將、錦衣衛的同知鎮撫使們,加上在京三品以上的武將,亦是在小聲的議論著。
不多時,從大殿後面走出一位太監。
他身披猩紅大氅、腰佩寶刀、大氅下身著軟甲,當真是器宇軒昂、英武不凡,若不是在場的人都認識這人,只怕都不會覺著他竟然會是個太監。
這人不是旁人,正是鼎鼎有名,數下西洋的三寶太監鄭和!
朱瞻基未曾想到,最近一直待在龍江船廠督造寶船的鄭和,今日竟然會出現在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