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花所教的班級,在全鄉統考中,又穩居第一。
三岔鎮中心小學校長陸六甲,愛惜人才,他向鄉長李佩然申請,把蘭花花調到中心小學。
李佩然主管三岔鎮教育多年,旮旯村小學就在他的建議下,建立起來的,自然知根知底。
對李佩然來說,中心小學和旮旯村小學,就像他的左手和右手。
把蘭花花調過去,還可以為民師們作個榜樣,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最重要的一點,還可以落個愛惜人材的美名,何樂而不為呢?
蘭花花即將調到三岔鎮中心小學教書的訊息,不徑而走。
果然不出所料,三岔鎮全鄉的二十六所小學校,引起了轟動。
這說明,以後民師轉成公辦教師,肯定優先考慮。
這是很多人夢寤以求的。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們,成天汗珠子摔八掰,從土裡刨食,活的就像一條小小的蚯蚓。
他們渴望著,成為城裡人,那種風颳不著,雨淋不著,不怕澇不怕旱的工作,每月有國家發著工資,吃著低價糧,簡直活成了神仙。
他們改變命運的,往往只有兩條路,一條路是當兵,另一條路就是招工,一般是下煤礦。
還沒有人因為當孩子王,而轉成商品糧,這無異讓民辦教師們,又看到了另一種改變命運的希望。
就在“五一”的前半個月,蘭花花接到了調任的通知書。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正是下課的時候。
蘭花花倚在門上,看小孩子們在教室前玩耍。
孩子們有的翻筋斗,有的跳皮筋,還有的傻呵呵地轉著圈兒……
孩子的心就像幽谷中的泉水,清澈的沒有一點雜質,和他們在一起,蘭花花的心也單純了起來。
大丑領著李佩然走過來,大丑雖說只是個小小的村頭,但看起來卻頗有官氣,昂首挺胸,目不斜視。
而鄉長李佩然就遜色多了,咋看咋像個農村裡的放羊老漢,腳穿黃球鞋,籃褲子,一件灰褂子。
李佩然來旮旯村調查民情,捎帶著給蘭花花送通知,告訴她,鄉中心小學讓她去辦調動手續。
孩子們聽說老師被調到了鎮上,一下子把老師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