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筆怎麼可能好吃呢?我給你的資訊表達得很清楚,除了極少數物質以外,它不能改變物體的味道。”
“資訊?在哪呢?”我並沒有在桌子上看見紙條,或者是在機器上看見說明書。
“早就在你腦子裡了。”
在我腦子裡?我試著想象那個食物轉換器,短暫地思考之後,腦海裡竟然浮現出完整無缺的機械構造以及使用方法,彷彿這機器是我親手設計、製造而成。可是我自看見它到現在卻僅僅不到十分鐘。
我仔細品味了一下這種“資訊傳遞”的感覺,它不是給你一張紙讓你看,也不是一種生硬的記憶,而是真正的理解與貫通,就像睜開了一直緊閉著的眼睛——它完完全全地屬於我,就像是眨眼一樣自然。如果說把人初始的記憶比作一打白紙,外界的知識比作寫滿資料的外語文件,那麼背誦就是摘抄、燒錄的過程,理解是翻譯的結果,而這樣的“資訊傳遞”,則是悄無聲息地將原不屬於我的紙塞了進來,紙上寫著的都是翻譯過的語言,跳過了繁瑣的過程,直接抵達終點。
我的直覺告訴我,它還有其他的功能。
“跟玄幻一樣,這個就是科技的力量嗎?”
“萬物皆有定則,別被能力束縛住能力。”
“你可真是個大哲學家。”
“我可不認為哲學家做的事情能與我相比。他們只能解釋世界,而我可以改變世界。哲學家們被自然規律束縛,於是他們去尋找規律,但多數人往往止步於此,他們在自己的規律裡活著,而我不一樣,我發現規律,掌控規律,從而改變規律。”他的聲音逐漸有了溫度。
他接著說道:“科學是有盡頭的,就像是一個美麗的迷宮,生命的意義在於找尋出口,而所有人都在迷宮中失去方向。”113說道這裡頓了一下,“他們不認為這是迷宮,並且樂此不疲。”
越往後,他說話的語氣就越低沉,就像是自言自語。
“我還以為你不喜歡說話呢,沒想到也能一次說這麼多。”我調侃道。
“話多話少取決於內容,和我無關。”
話題到這就結束了,他說還要做實驗,讓我自己隨便逛逛,如果實在無聊,就去找他的克隆體玩,不過據他說,他的克隆體不太正常。
“克隆體?自己克隆自己,奇奇怪怪,我看你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