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第四日,零點剛到。
雖然是深夜,可奇異影片總部內依舊燈火通明,奇異影片的新增註冊會員又迎來了新高。
“朋友推薦來看的,假戲真做的愛情最有意思了。”
“契約到期就戀愛,甜死了。”
“要是能在電影院看就好了,男主實在是太好笑了。”
“……”
口碑效應的作用出來了,《從契約到愛情》的話題指數在微博端也是連連上升。
“太好看了。”
“破防了,怎麼那麼甜啊!”
“把男主換成我吧!”
“……”
和樑棟同期的幾個電影導演終於熬不住,他們也都看到了從平臺殺出來的《從契約到愛情》的熱度。
《和大明星閃婚》的導演:“狗日的樑棟,竟然讓他把營銷玩起來了,等我也將電影放到奇異影片上去。
《空姐》的導演:“我不該爭影院票房的,我女主把球一露,放平臺上去就是海量的話題,早知道影院這麼冷,早該選擇平臺的。”
《同居室友》的導演:“起初大家都以為樑棟直接跪了,沒想到竟然活了,他背後出主意的人不簡單啊,太懂電影市場了。”
“……”
看到《從契約到愛情》在平臺上火了,熱度也是居高不下,其他戀愛日常電影也選擇在平臺上播放。
可平臺不是傻子。
影片平臺端本身就是個臭餓的資本,見到這些走投無路的電影來投靠,立馬張開了獠牙。
將電影方吃的渣都不剩。
反觀《從契約到愛情》,和奇異影片籤的播放協議超好,影院播放權也捏在手上。
其他幾部戀愛日常電影為了在平臺上播放,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失去影院播放權。
到了第四日中午。
《長津湖》電影票房已經無人可擋的來到了十億,《我和我的父輩》票房慘遭滑鐵盧,僅僅不到一億。
愛國主題電影的餘溫慢慢降下,大家看管了打打殺殺和愛國主義情懷,也想看看溫柔似水的都市愛情。
可發現,前陣子花了大代價搞營銷的戀愛類主題電影在影院裡全都下架了。
越稀缺越金貴。
電影市場真是瞬息萬變,一股追戀愛類電影的風潮在年輕人的帶領下重回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