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坐在劉協對面,將與楊彪見面的經過說了一遍。
劉協靜靜地聽完,點了點頭。
“先生辛苦了。”
賈詡一聲嘆息。“陛下,臣知道,這並非治本之法,但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大漢病了幾十年,一味用猛藥,只怕會傷了元氣,為外邪所侵,不如緩緩圖之,固本培元。且陛下富春秋,縱使三十年後,陛下也不到臣今日的年紀。臣等得,陛下更等得。”
劉協莞爾一笑。“先生等得?”
“臣等得。”賈詡鄭重地點點頭。“若能議和成功,天下太平,臣可學留侯養生辟穀,三十年未必不可期。”
劉協眼中的笑意更盛。
這老狐狸,以退為進啊。學張良,你真放得下嗎?
“先生,你有留侯之智即可,學他養生辟穀卻大可不必。”劉協微微一笑。“張良才活了多久?你要學他,可就見不到真正的太平了。”
賈詡微怔,隨即哈哈一笑。“這麼說來,臣又可以勝他一次了。”
“又勝一次?”
“是啊, 臣遇陛下, 幸運勝於留侯遇高皇帝。”賈詡笑道:“若是能比他長壽,豈不是又勝他一次?”
劉協啞然失笑,隨即又道:“先生當勝留侯,我卻不敢勝高皇帝。”
賈詡眉梢輕挑, 含笑道:“陛下若不敢勝高皇帝, 如何能行五百年之變?此決勝之時也,陛下可不能怯陣。別說是高皇帝, 就算是三皇五帝全都站在面前, 陛下也只能勇往直前,一舉超越之。”
劉協撫掌而笑。“願如先生之言。”
——
兩日後, 劉協再次召開朝會, 討論對袁紹的招撫之策。
這一次,會議進行得很順利。
以楊彪為首的幾個老臣都表態支援天子的意見,可以接受議和,但袁紹只能以渤海太守的身份代理冀州事務。
為了促成和議, 司空張喜毛遂身薦, 願去山東傳詔。
見此情景, 劉協也不好節外生枝, 只能答應, 命人擬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