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山沒有那種閒的沒事,就去打聽別人家裡情況的習慣。
只不過,劉氏婦人的嘴就沒停下來過,差點沒把自己祖宗十八代都給交代了。
甚至還打聽起了李小山的家裡情況,家住哪裡,有幾口人,是否婚配,有無親事等等……
李小山疲於應付,最後實在是不勝其擾,受不了了,找了個藉口,做到車伕旁邊,一起駕車閒聊去了。
與車伕的閒聊中得知,車伕姓鄭名叫大千,據他說是小時候家裡特別窮,他爹就找了個村裡識字的教書先生,給他起了這麼個名字。
原本他爹給他起的名字叫鄭大錢,但他爹的爹說這名太俗氣,以後會被人笑話。他爹就找到了教書先生,花了小半籃子雞蛋的代價,讓先生幫他想想,給他出個主意,最後把錢字改成了大千世界的千,既有他爹想要的富貴寓意,也更大氣。
鄭大錢年少時候不愛讀書,沒少挨他爹孃的揍,有時候甚至爹孃兩人一起上手,那叫一個慘字了得。
後來長大了一些就去投了軍,在戰場上廝殺了十幾年後,沒有什麼大的建功,而且還受了腿傷,不能在上戰場,也沒有什麼深厚的背景。在軍中不斷被人擠兌,最終心灰意冷的辭退了職務,回了家鄉。
回家後,用多年存下的軍餉取了個婆娘,生了個娃,小日子很愜意,只是腿上有傷不能下地幹活。
不久後,多年的積蓄也快花完了,便只好來到城裡找個活計,正巧碰上劉府急著找會趕車的車伕,鄭大錢也有著這方面的經驗,便做了劉府的車伕,一做就是好幾年,劉府也待他不薄,便一直幹了下來。
李小山聽著鄭大千的故事,覺得這比劉氏婦人的絮絮叨叨的事情聽著舒服多了,也與車伕說了一些年幼時跟隨師父遊歷江湖時,遇到的一些趣事,兩人相談甚歡。
傍晚時分,李小山一行人終於到了城門口,此時的幾人,風塵僕僕,馬車卻不知去了哪裡。
原來呀,在李小山特意跑去駕車後,劉氏還是沒有饒過李小山。
見鄭大千正與李小山聊閒天兒,就挪了個位置,坐在了原先馬車的門口處,接著鄭大千的話語喋喋不休的說著。
如今馬車沒了車棚,李小山扭頭頭就能看見劉氏,耳邊不停縈繞著婦人的話語,如蒼蠅直在耳邊轉悠,還不能驅趕。
在距離城門口差不多還有十里地的時候,李小山實在受不了了,揮鞭抽了一下馬屁股,希望儘快趕到城裡。
馬匹吃痛跑了起來,馬車加速前行,牽馬的強盜變成了被馬牽。
可行了還不到兩裡地,馬車就散架了,眾人摔了個灰頭土臉,劉氏婦人的眼神中有些幽怨,卻也不敢說些什麼。
李小山在馬車散架的一瞬間就跳了出去,看著眾人灰頭土臉的悽慘的樣子,臉上神色有些尷尬。
馬車已毀,眾人只好走著回城,好在距離城門已經不遠了。
車伕將強盜的上半身困了起來,留了一條繩牽著他走,估計是車伕以前在軍營裡的習慣使然,李小山眼神中有著讚歎的神色。
看著終於出現在眼前的城門,還有成門上的“江瀾城”三個大字,眾人鬆了一口氣。車伕與城門的守將交談了一會,按照李小山的吩咐把強盜交給他們帶回去關押審問,務必要審問出所在之地,多少哨崗,有多少人,實力如何等等一些詳細情況。
不過李小山並不打算去幫他們攻打黑風山,一來太遠懶得動彈,二來還得往回走,這怎麼能行,頂多告訴他們一些方式方法。
而且如果山上的強盜實力一般,城裡的將士足以應付的話,自己完全不需要管了,交給他們自己去應付就行。
然後自己好在這個新到的江瀾城裡到處逛逛,感受一下新的風土人情,老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既然到了這裡,自然是要好好遊歷一下此處的江湖。
雖說有重任在身,但這條路途太過長遠,不能急於一時,而且完全沒有頭緒,還是多去些沒去過的地方打聽打聽,看看有沒有什麼有用的線索。
肩頭上忽然落了個拯救蒼生的重任,屬實讓李小山有些無奈。
原本按照他的計劃,以後就是想當個江湖郎中,沒事降個妖,伏個魔,治個病,救個人賺點小錢什麼的,然後用自己的雙腳走遍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看一看這片世界的每一處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