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流逝很難及時讓人察覺,一晃就過去了一個多月,寨子裡多了個外鄉人跟阿峰在一起收菜的事,老鄉們慢慢都知道了。隨著接觸的人數增多,顏雲對寨子也越來越瞭解,並且越是瞭解,越是從心底喜歡這裡。
兒時讀書時,顏雲學過“路不拾遺”和“夜不閉戶”兩個成語,知道意思後他認為這只是人們對美好品質的一種想象,或者是在物質貧乏的某個時代背景下的文人自我粉飾而產生的詞語,說白了,就是不相信會有這回事。
而來到這裡,顏雲看到了那兩個成語真實存在的場景。開始他很膚淺的認為這裡就是因為貧窮,沒什麼值得偷的,就像在城裡,地上掉個一毛錢真沒幾個人願意彎腰去撿。可後來接觸久了,顏雲發現自己錯了,這裡的貧窮只是相對於外面的城市,在寨子裡面,貧富差距並沒有非常懸殊,老鄉們在自己的圈子裡面有著很相似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品質,所以在外面不能有的東西,在這反而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著。
從收豆的事來說,定了什麼收購標準,拿來的豆基本都是什麼標準,雖然不能100%達標,但至少沒有主觀上的濫竽充數,用外面的話來說就是三觀非常正,正能量滿滿。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熱情好客”。顏雲聽過很多“三十歲要知道的幾件事”、“社交中的幾句話你一定要懂”之類的“警世通言”,其中有一條就是別人對你說“下次一起吃個飯”時,千萬別當真,那是客氣的表示這次談話可以結束了,當然顏雲之前遇到的場合確實多事如此,也對此話深表認可。
但在這個寨子裡,這條金句又被顛覆了,顏雲幾乎去了日常生活中能路過的每個家庭吃飯,並且只要顏雲去了,主人必定拿出家裡最好的菜,有幾次顏雲坐上桌時,發現主人吃得非常樸素,而女主人看見有客人來,就去翻冰箱,若冰箱沒有就去院子裡抓雞鴨鵝現殺,這種待遇搞得顏雲受寵若驚,不知所措,要知道這裡很多人,顏雲根本不認識,也就收菜時可能有過照面。在這裡,如果有人對你說“一起吃個飯”,那就是真心實意的邀請你吃飯,掃榻相迎、不醉不歸的那種。
什麼是活得輕鬆,從城裡來的顏雲在這個深山小寨裡感受到了,沒有房子、車子、票子的壓力,沒有爾虞我詐、千防萬防的警惕,就事論事,隨心而為,這一刻,精神上的滿足感超過了一切物資上的慾望。
“嘿,顏雲,明天我弟兄結婚,借我們的車幫忙。”阿峰在水壩上找到正在釣魚的顏雲。
水庫的老闆得知顏雲喜歡釣魚,很爽快的答應了阿峰的請求,當然顏雲也沒正兒八經的像打黑坑那麼釣,就是一竿一鉤一餌,連窩子都沒下,甚至經常就是個空鉤子丟下去。為釣不為魚,釣心不釣魚。
“麵包車能做婚車嗎?要不把胖子的大眾借來。”顏雲放下竿子,轉身疑惑的問道。
“有車就很好了,沒車還有騎摩托結婚的呢。胖子明天也過來,那弟兄他也認識。”
“那就行,不給你丟面子就好。”
“我們這結婚一般是辦三天,三天裡寨子的人都會來,就不用收菜了。”
“這麼熱鬧啊,像是普天同慶哦。”
“我們這風俗是這樣的,有錢的人家還辦七天呢,牛羊豬都要殺好多頭。”
“那我運氣不錯,趕上了。”
這裡的一切,就這樣簡簡單單,平平淡淡,又合情合理,近乎天道。所以生活在這裡很舒服,心不累,心很靜,心很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