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鳴洲等人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便到了湘西南部山區。此地名為“梅山”,山高林密,山嶺連綿,百姓以為苗族為主,另有土家族及少數漢族和其他民族等,大多築寨聚居,各行自治。由於歷史、地理、民族、文化等原因,此地雖民風淳樸,但卻是化外之地,朝庭並未在此地設定州縣衙門,每個寨子一般從成份較多的民族中推選出一人擔任寨主,或由老寨主指定繼位之人,經大多數人同意即可,然後由寨主統領治理之責。
這裡與外界聯絡較少,相對閉塞,各個寨主也因循守舊地實行管理,所以這裡的寨子十分安寧,彷彿千百年來,從未有過變化似的。但近十多年來,卻有一個寨子成了例外,這個寨子叫做“黑石寨”,因山上有一處大如丘的黑石而得名。
黑石寨本來也是當地普通的一個寨子,只不過比其它寨子大點、人口多些而已,寨裡的百姓也和其它寨子的百姓一樣,安居樂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寧靜的日子。寨裡的百姓多為苗族,姓氏以漢字同音的“龍”字姓氏為主,現今的寨主就叫龍得雲。
龍得雲是十六年前繼承了先父的位置當上寨主的,由於他年輕時並不安份,所以曾有段在外遊蕩的經歷,也算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了,所以他回來後,不僅帶回了巨大的財富與寨民分亨,而且也帶回了幾個外面的弟兄,貌似個個武功高強。
龍得雲回來後沒幾年,他的父親便去世了,他就順理成章地繼承父位當上了寨主。龍得雲有兩個弟弟,二弟龍望山三弟龍近溪,在他擔任了寨主後,也都跟著擔任了副寨主之位。龍得雲帶回來的幾名兄弟中,有兩位武功高強且見多識廣的好友,被他任命為副寨主,位列於他的兩位親兄弟之後,這兩位副寨主分別是孫善濟和呂力雄。其孫善濟不僅武功高強,而且城府極深,遇事冷靜,善於謀劃,龍得雲平時也常要問計於他,他的位置雖排在龍近溪之下,但實際上只要龍得雲不在時,便讓他主持寨中事務;而呂力雄也是武功高強之輩,愛講義氣,性子耿直,但脾氣火爆,有行事不顧臉面、不擇手段之嫌。
龍得雲擔任寨主後,便開始逐漸收攏權力,制定森嚴的新寨規,並且依靠手上的財富,高築寨牆,四處招兵買馬,並與外界通商交流等,經他這麼一折騰,十多年下來,黑石寨便變成了當地最富有、勢力最強大的寨子。現在,龍得雲手下人馬近千,寨丁三萬,而且他還把觸手伸到了附近的州縣,開設商行商號,藉此籠絡四方豪傑。一些江湖中人見黑石寨的勢力強盛,認為大樹底下好乘涼,便主動投奔了黑石寨,屈身聽命於龍得雲。
而對於化外之地的梅山,朝庭本來也無所謂收入治下,梅山周邊州縣的官府,對於地廣人稀、物產貧乏且民風彪悍的梅山地區,本也看不上眼,只要彼此相安無事就可以了,但隨著這十多年來黑石寨的崛起,周邊州縣的官府也漸漸開始關注起黑石寨來。
華鳴洲多少知道些龍得雲及黑石寨的底細,梅山雖是化外之地,但其若稱霸一方,觸犯朝庭大忌,那可是滅族大禍,因此他有意上山會會龍得雲,或許可以使龍得雲放下野心。華鳴洲和王飛虎等人商議後,便在離黑石寨最近的一個鎮子上歇腳,故意多逗留半天。
或許是由於地處偏僻,諸多不便,此時跟在後面的隊伍已是人數稀疏。可是華鳴洲等人左等右等,眼見太陽傍西山,還是不見龍得雲派人來請他們上山。
華鳴洲想:“難道是龍得雲沒有得到訊息,還是他對《無名紅掌書》不感興趣?我們是不是該主動找上門去,給他下點猛藥?”
其實,龍得雲早已得到訊息了,華鳴洲等人一走進他的勢力範圍,就有人馬上向他報告了,此時,他正和其他四位副寨主密議是否該請廣義會王飛虎等人上山一事,只因一時間四位副寨主意見不同,一直爭論不休,才讓他猶豫不決。
但商議了一個多時辰,龍望山和龍近溪思想較保守,仍力主不惹事生非,畢竟千百年來,黑石寨是相對封閉的,極少與外界交流,龍得雲擔任寨主後的一些做法已是相當出格了,若再請廣義會的人上山,恐怕會引火上身,寨子從此不得安寧。而孫善濟和呂力雄的看法則相反,他們認為應邀請廣義會王飛虎等人上山,畢竟黑石寨這十多年來刻意經營,實力強大,請廣義會的人上山雖可能會惹上麻煩,但衡量利弊,寧肯兩者照單全收,也決不一文不取。
四位副寨主分成兩派,意見相反,誰都想說服誰,但又誰都說服不了誰。龍得雲見雙方爭得臉紅耳赤,有鬧翻的勢頭,便立刻喝止,說是容他想想再下決定。
龍得雲獨自仰靠在虎皮大椅上,雙目微閉,舉手輕輕地拍著額頭,陷入了沉思之中,其他四位副幫主見狀,便不上前打擾,只等他作最後的定奪。其實龍得雲心裡清楚得很,《無名紅掌書》就是個燙手的山芋,不碰為妙,只是孫善濟一再堅持,必另有想法,因此他才不急於下決心,想看看孫善濟還有何話說。
龍得雲等了一陣子,孫善濟終於忍不住上前去,在他的耳邊說出一番驚天動地的話來,這番話終於讓龍得雲最後下了決心:立即請廣義會王飛虎等人上山!
孫善濟上前說的那一番話是什麼,且不一一細說,只說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其實,《無名紅掌書》還藏著另一個驚天秘密,關於這一驚天秘密孫善濟是如何知道的、可信度如何、其來龍去脈等,也暫且不說,只說這一驚天秘密到底是個什麼樣秘密,才會讓龍得雲改變初衷,下最後的決心呢?
原來,《無名紅掌書》不僅記載著一個關於寶藏的秘密,書中還藏著另一個重大的秘密!
那是二十多年前,前朝皇帝楊廣窮奢極欲,好大喜功,除了大興土木,還四處征討發動戰爭,因此難免橫徵暴儉、濫用民力,地方官府便趁機搜刮民脂民膏。如此三番五次折騰下來,便搞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亂,於是群雄迸起,嘯聚山林,形成了大大小小十多支義軍。後來,這些義軍有的被鎮壓下去了,有的則不斷發展壯大,經一番吸收兼併,最後形成五支實力比較強大的義軍。
推翻了前朝的統治後,五支義軍首領便開始爭雄,皆有一統天下之心。五支義軍中,當屬當今皇帝李世民所率領的關中義軍聲勢最為浩大,廣羅天下豪傑,兵多將廣,而且是支仁義之師,對百姓秋毫無犯,於是漸漸有了天下歸心的趨勢。
李世民乃高祖李淵之子,少年隨父起兵,精通兵略,奇謀善斷,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大唐建立後,李世民被封為秦王,不過那時天下尚未統一,各路義軍仍割據一方,於是李世民便開始四方征戰。
其中有一支盤踞在牛背山的義軍,首領林如崇,仗著自己人馬眾多,不肯臣服他人,便欲與李世民所率領的關中義軍決一雌雄。但林如崇最終卻還是失敗了,於是他在滅亡前就先將所得的金銀財寶秘密埋藏起來,而且為了不被一窩端,當時他還決定先遣散殘存的主要部屬,保留義軍火種,為方便日後聯絡舊部,以圖東山再起,便將分流到各地藏匿的主要部屬的名單及其聯絡方式,一併和寶藏地點以特殊的方式分別記載在四本書中。可是林如崇始終沒能逃脫關中義軍的圍困,最後在亂軍中墜馬身亡,而秘密記載著藏寶地點和主要部屬名單的四本書卻從此不知所蹤,由於那四本書封面上並沒有書名及落款等,只有林如崇一隻紅色的手掌印為標誌,因此便稱為“無名紅掌書”。
因此,誰如果能獲得那四本《無名紅掌書》,並且破解其中的秘密,不僅可以獲得巨大的寶藏,而且還可以籍此聯絡以前牛背山義軍殘存的舊部。自古成者王敗者寇,以前牛背山義軍殘存的舊部在當今朝庭眼裡可是亂軍餘孽,是被追剿的物件,而且他們之中或許有些人仍心有不甘,想東山再起。所以,只要集齊那四本書,就可以憑書中所記載的名單為證,聯絡以前牛背山義軍殘存的舊部,誘導或要挾他們為己所用。
但一轉眼二十多年便過去了,當年牛背山義軍倖存下來的舊部,現在年紀應該大多在四十五歲以上了,就算有幾位是少年為將的,現在也有四十出頭了。如果再過二三十年,這些人就老的老、死的死,那時再破解《無名紅掌書》中的名單,就會失去了其中最重要的一層意義,只能得到寶藏而已。
龍得雲早年在外闖蕩之時,曾見識過群雄爭霸的大場面,便有感而發,立下了鵬程萬里之志。不過,他雖有雄心壯志,欲圖一番霸業,但又覺得自己實力不足,因此還不想在江湖上過多地拋頭露面,以免樹大招風,另一方面,他又覺得自己年近半百,不再放膽一博,總是偏安於一禺,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因此他心裡有時也非常矛盾。現在他已是年近五十的人了,如果錯過了這次機會,也許就只能終老在黑石寨的寨主之位上了,若是《無名紅掌書》僅關乎寶藏,也就算了,但當孫善濟說出《無名紅掌書》還藏有一份當年牛背山義軍首領林如崇主要部屬的名單的重大秘密後,他便決定趟一次渾水了。
……
本來龍得雲只命兩位得力的下屬來請,但華鳴洲總是藉口推脫不願上山,因此龍得雲便讓孫善濟快馬加鞭親自來請。孫善濟不僅是副寨主的身份,而且也是漢人,善於交流,對江湖之事瞭若指掌,經他再三邀請和懇求後,華鳴洲等人假裝推託了半天,才勉強答應上山。
但此次上山,華鳴洲心中還是有些忐忑不安,他雖多少知道些龍得雲及黑石寨的底細,但畢竟所知有限,上山後會發生什麼樣的事,引發什麼樣的後果,又會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已非他所能預料和掌控,下一步棋具體該怎麼走,他也只能隨機應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