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江湖有你才有傳奇> 第十八回、妙筆丹青醉心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八回、妙筆丹青醉心痴 (1 / 2)

林因明先領著曹雲煙上前拜見劉代天盟主等人,再給她安排座位,就讓她坐在楊遠風的身邊。

林因明剛在自己的座位坐定,只聽封禪臺下左側有一個天雷般的聲音喊道:“且讓大家見識一下我們的神力!”右側也有一個同樣如天雷般的聲音回應到:“如此甚好!”雖然還是隻聽其聲,不見其人,但光這倆人喊話時的音量就足以震撼全場。

眾人紛紛向封禪臺的兩側看去,只見左右各有一人,雙手把一塊重達五百斤以上的大山石高高舉在頭頂上,腰間別著兩把南瓜瓣狀大鐵錘,俗稱“瓣狀大鐵錘”或“南瓜錘”,看樣子份量不輕,一把應有五十斤左右。那倆人各自舉著大山石奔向封禪臺,透過兩邊的石階走到臺上,左邊的那人吼道:“我乃張北山是也!”右邊的那人吼道:“我乃常萬城是也!”

眾人大多在詫異這張北山和常萬城是哪裡冒出來的奇人,而林因明、楊遠風、王解石以及王飛虎等一些人,都認得那張北山正是兩個月前在長安城中扳倒長得象肉山般的西洋摔跤手的那位力士。過後,林因明也曾派人打探過張北山的來路,但至今仍是一無所獲,不僅以前從未在江湖上聽說過有張北山這號人,而且自從那晚扳倒那西洋摔跤手後也,他再也沒有在江湖上出現過。

那常萬城也長得跟張北山一般高大粗壯,倆人就好像兩尊大力金剛站在臺上,威風凜凜,氣壓全場。他們走到臺前,各自把手上的大山石往臺下一扔,只聽“嘭嘭”兩聲巨響,兩塊大山石砸在地上造成的震動,似可引發地動山搖,在地上砸出了兩個大坑,大山石有五分之一沒入土中,光這聲勢,就足以把人嚇得膽顫心驚!臺下站得比較近的人不由一陣驚呼,雖然還有一定的距離,大山石並不會砸到他們,但他們還是不由自主地後退幾步。

張北山和常萬城又抽出各自腰間那兩把大鐵錘,對著眾人,把手中的大鐵錘互磕了一下,以示向眾人行禮,又與對方的雙錘互相磕了一下,以示向對方行禮。江湖上以大鐵錘當武器的可真是少之又少,就算有練此門功夫的,也大多是在自家門院內演練,以練臂力與腰力等,平時也大多是作為表演用,畢竟大鐵錘太過於笨重,攜帶不方便。因此,除了天生神力外,沒有人會攜帶著兩把大錘行走江湖的。

張北山和常萬城倆人擺了個架式,慢慢把手中的大鐵錘舞了起來,然後越舞越快,只風聲聽呼呼作響,時而倆人手中的大鐵錘又突然碰到一起,發出“咣咣”的巨大響聲,令人震耳欲聾。臺下站得比較近的人聽得直皺眉,一些想象力比較豐富的人不禁會聯想到,要是有誰不幸被他們倆手中的大鐵錘砸中,定是粉身碎骨無疑!

張北山和常萬城舞了一陣子大鐵錘,直到微微出汗,倆人方漸漸收錘,停了下來,臺下站得比較近的人這才跟著鬆了一口氣。張北山和常萬城在向眾人抱一下拳,便一起躍下臺去,雖有林因明在背後喊道:“倆位力士請留步,且莫急著走!”等挽留的話語,但他們倆卻充耳不聞,下臺後,走到路口便徑直去了,撇下議論紛紛的眾人。林因明見他們倆不給面子,也不以為意,便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

眾人議論了一會兒,忽然又有一條人影躥上臺去。原來此人正是華鳴洲,他抱拳向四方作揖後,說道:“本人乃南海人士華鳴洲,現身兼廣義會副會長一職,在此為大家表演一套‘舞風刀法’。呵呵,請大家多多指教!”

眾人聽了,又都來了興致。眾人都沒聽說過什麼“舞風刀法”,但華鳴洲自報的名號為廣義會副會長,就從剛才廣義會旗下李泰李達兄弟和陳瑩的表現來看,還是相當不錯的,眼前這位身居副會長所演練的刀法,應該是更加精妙才對,所以眾人都好奇地睜著大眼睛,等著見識一番。

華鳴洲立了個起式,便慢慢耍起刀來,眾人見他身形步法瀟灑飄逸,招數動作優雅大方,乍一看,倒不象是在演練什麼刀法,反而更象是守衛邊疆將士在表演刀舞,怪不得叫“舞風刀法”,至於這一刀法的妙處與威力如何,一時倒是看不出來。

誰知華鳴洲只舞了四十多招,還沒到最後的收刀式,就突然中途停下來了。眾人正不知何解,華鳴洲卻笑嘻嘻地說道:“我的這套‘舞風刀法’要是與峨眉劍法中的“萬花劍法”合在一起演練,那才真的叫精彩好看呢!請問有哪位會峨眉劍法的人願意上臺來和我一起演練一番?”

華鳴洲說著,目光向臺下峨眉派弟子佇列所在的方向投去,眾人聽了,也都紛紛往峨眉派弟子佇列那邊看去。但峨眉派本來就女多男少,此番前來參加武林大會的又都是佛門女弟子,平時要受戒律清規的約束,儘量不與教外男子有不必要的交往,此番若是上臺來,只與華鳴洲比試一下武功也罷,但是要共同演練刀法與劍法,似乎有點不妥。因此,眾人都覺得華鳴洲的提議,未免有點無禮冒犯的意味了。

華鳴洲向著臺下峨眉派弟子的佇列,抱拳作揖道:“華某在此恭請‘慈海神尼’晚年隨行貼身女弟子上臺來,與華某共同演練一套舞風刀法與萬花劍法,不知可否?”

臺下除了峨眉派弟子聽到“慈海神尼”這一名號時一片譁然外,其他人倒還算平靜,而臺上的劉代天盟主、峨眉派掌門空寂師太和少林派慧生大師等,聽到“慈海神尼”這一名號,不由立刻從座椅上站了起來。

說起這慈海神尼,本乃峨眉派中人,在人間活了一百一十四歲,五年前才棄殼西去。若按輩份算起來,在峨眉派中,現任掌門空寂師太見了她得叫師叔祖,在同為佛門的少林寺中,方丈無界大師也矮了她兩輩,慧生大師則矮了她三輩,而劉代天則早年受傷時也曾受過她靈丹妙藥的救助之恩。所以,當他們三人聽到“慈海神尼”這一名號時,才有這麼大的反應。

只是當年慈海神尼到了耄耋之齡後,說人終究還是要服老的,自己已是氣短力衰,不再在江湖上拋頭露面了,就連峨眉派內部的事也不再過問了,從此只做閒雲野鶴。慈海神尼本就精通醫術,有妙手回春之能,所以退隱江湖後,便只在民間遊醫,廣施丹藥,忙於為百姓解救病痛之苦等,再也沒有回到過峨眉山,其間空寂師太曾請示過她何時迴歸山門,她只回道:“佛祖在心中,無處不峨眉!”依舊自行散誕逍遙。

因此,江湖上的年輕人幾乎沒聽說過“慈海神尼”這名號,就連峨眉派的年輕弟子也只明偶爾聽到長輩提起過,而劉代天盟主、空寂師太和慧生大師等人也差不多有二十年沒見過慈海神尼了,他們只聽說她在十八年前收了名寄名女弟子,但那名女弟子併入諜載冊,所以空寂師太對那名女弟子也是一無所知。原來,慈海神尼覺得自己畢竟年紀太大了,手腳已不再利索,要是有一名女弟子在身邊,可以幫她採藥練丹,以及相互照顧生活起居等,就方便多了,哪天自己撒手西去了,也好有個人收拾並焚化她留下的遺骸,所在她便收了名女弟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