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某謹記。”趙啟抱拳道。
“陛下還未休息?”黃三本該遵沈度的醫囑好好休息,但他心中放不下他的小殿下,便來勤政殿看看。
果然,勤政殿燈火通明,小太監從殿內出來,見著黃三彷彿見到了救星:“是啊,其實摺子已經批完了,小的看陛下眉頭緊鎖,一直抓著那本《大義律》,怕是有煩心事。
黃大人快勸勸吧,就這麼整宿整宿地熬,鷹也受不住啊。”小太監愁得眉毛狠狠皺在一起,小聲回答道。
黃三輕輕拍了拍小太監的頭道:“猴崽子,少平嘴,不要以為陛下寬厚就放肆,去通報一聲,就說黃三請見。”
“是。”小太監捱了一下,笑嘻嘻地應聲進去通報,隨後馬上就出來道:“陛下有請。”
黃三走入勤政殿,趙啟看見他進來,臉上露出輕鬆卻疲憊萬分的笑來:“黃大人,您來了。”
祈福會後他才從高略那裡得知,父親當年對黃三有大恩,父親被殘殺後,黃三竟自宮入宮!
他在這宮中不知經歷多少生死,才得到老皇帝的信任,爬到首領太監的位置,這些年,他與高略聯手,不知救了多少條性命。
趙啟對黃三十分感佩,問黃三要什麼賞賜,黃三深深看了趙啟一眼道:“臣得蒙襄王殿下大恩,略通治體,然不愛財,願為君諫,雖死無憾。”
趙啟明白了,黃三是想當皇帝頭上懸著的一把利劍,隨時提醒自己要勤政愛民。
有些大臣反對,稱,天家之言便是金口玉言,若總被質疑,天家威嚴何在?
然而趙啟卻因為這句話認為諫言一事非常重要,否則,皇帝行事若沒有顧忌,長此以往,必然囂張跋扈。
自此大義特設“諫官”一職,專門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勸並使其改正,趙啟還給了諫官一個權利——不管說得多過分, 皇帝可以不聽,卻不可殺傷,還要獎勵。
“陛下為何還不休息。”黃三慈愛地笑笑,這位小殿下便如當年的襄王殿下一樣,十分勤政,恨不能吃睡在勤政殿,跟趙承運是兩個極端。
趙啟頭疼道:“趙承運的隱藏勢力果然多,這段時間不斷出來鬧事。
全國收取法身統一燒燬的事情也不大順利,總有民眾反抗,畢竟信奉了一輩子,它已經是很多人的精神支柱了。好在祈福會當日的‘神蹟’正在傳開,相信過不了多久,大家都會相信。
還有整治吏治、收繳兵力……這些也就罷了,最讓我頭疼的是改制及改律法一事。”
“陛下當稱自己為朕。”黃三溫和道。
“在您面前就罷了。”趙啟笑笑。
“陛下,不可。”黃三微笑著搖搖頭,眼神卻十分堅決。
“好吧。”趙啟知道這位長輩的頑固,只能改口:“朕知道了。”
“您不妨去問問那位沈……少俠,他是高人,或許會有好辦法。”黃三想了想,試探道。
沈度事後主動說他們不過是行俠仗義的江湖俠士,並不是仙師,讓所有人直呼其名。
然而以他們三位的本事及智慧,又有誰敢直呼其名,於是,各種稱呼就都用上了,大家一通亂叫,最後還是何在想了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