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徵兵登記,一般是在帝國缺少兵力的時候進行應急招收。
原本帝國上下實行的是義務兵的模式,但是.....自從全國總動員令(動員令是為使國家武裝力量從平時狀態迅速轉入戰時狀態並對用於戰爭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統一指揮,使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一律服從戰爭狀態的命令。)簽署以後。
戰爭的火焰日漸濃郁,義務兵已經無法滿足帝國的需求。
徵兵年齡從十八歲到二十二歲,變成十六歲到四十歲,再到十四歲到五十歲。”
艾莉西亞的聲音清冷依舊,但夏亞能聽出她語氣中的沉重與無奈。
“駐守蒸汽都的三十二軍已經全軍覆沒,十二軍還有著其餘的駐守任務,所以,他們必須在短時間內,再組建起一支守衛軍。”
“那能形成戰力嗎?”
“基鐸帝國的孩童,從小學就開始經歷著軍事化的訓練,也就是說,基鐸帝國的人民,只要拿上槍就是戰士,他們缺的,只有實戰。”
“聽起來很厲害。”
“這並不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艾莉西亞說,“除了徵兵登記之外,你在旁邊有沒有看見身體殘缺的乞討者。”
夏亞順著她的講述再看了過去,他仔細的尋找了片刻,竟然真的發現那街道上,有著一位身體殘缺的乞討者,他的身上,穿著破舊的軍裝。
夏亞很快就明白了一切,這些殘疾人,曾經或許都是軍人,因為戰爭而殘疾的。
“你們不是有撫卹金嗎?”
“撫卹金只有一筆,但是,還不足以保證他們一生衣食無憂,他們的身體殘缺,國家也沒辦法為他們提供專業崗位。”
“那難道就這樣不了了之?”
“你覺得,剛剛那樣因為戰爭而殘疾的人,有多少?”艾莉西亞的面色平靜,但夏亞能感覺到她在壓抑著什麼,“你覺得,付給三十二軍,那兩萬多人的撫卹金,又是怎樣的一筆天文數字。”
“從三十年前開始,帝國就已經開始入不敷出了,能夠一直支撐到現在,還是全國上下的人民與我父親一起齊心協力的結果。”
夏亞沉默著,沒有言語,他也同樣經歷過戰爭,也清楚的知道她所說一切的現實。
如果有人說投降也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
那絕對是這個世界上最天真的想法了。
指望敵國遵守什麼人道主義,因為他們的投降儲存他們的財產、女人,房子,簡直是這個世界上最可笑的事情。
戰爭,特別是侵略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什麼,不就是搶錢、搶糧、搶土地、搶女人。
這在歷史上也不新鮮了,靖康之恥,五胡亂華,異族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就連皇帝的女兒與妃子,都被抓去供人凌辱。
一直到現代,這樣的事情也仍舊存在。
戰爭本就是壓抑的,如果打下一座城市,不讓手下的將士宣洩,這也不能動,那也不能動,很容易導致軍中譁變,這是人性。
所以古代的很多將軍,在攻下一座城市後,都會縱容自己的軍人在城中搶上三天,也就是所謂的犒賞三軍。
能做到戰勝後不拿一分一毫的,在夏亞的印象中,只有一支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