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我真不是諸神黃昏啊> 第三百八十九章:中元節降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八十九章:中元節降至。 (1 / 3)

七月半,夏末,中元節降至。

七月半祭祖習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間的祭祖節,而非“鬼節”,七月半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一般不會將祭祀祖先的節日稱為“鬼節”

“鬼節”是後來的說法,是從道教中元普渡開鬼門關的思想演變而來。

七月半祭祖節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大約北魏時期)道教的說法。

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帝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

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自然是諸路鬼眾了。

將中元與上元、下元合稱“三元”。據說中元之日,地宮開啟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眾鬼都要離開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沒主的就遊蕩人間,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因此又稱鬼節。

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點荷燈為亡魂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道士建醮祈禱,內容是為亡魂的靈魂超度。

一些無法超度輪迴的惡鬼,也或許可以在中元節找到自己的救贖。

那最初並不是一個可怕的節日,而是,亡靈得以再見自己生前家人,獲得赦罪的機會。

不過如今,因為某些多方面的因素,許多過去的人在那天會根據傳統習俗去做的事情,已經很少有人會去做了......

冥河無燈,難以歸家,人間無祭,難得香火。

傳統文化與迷信的界限十分模糊,有許多人難以辨別,所以也就將之混為一談,並且對其嗤之以鼻。

人面對巨大的未知的空間的時候,往往會提出自己的解釋。

古人懾服於雷霆之威,於是提出自己的解釋“雷神、天庭”並對此頂禮膜拜。後人稱之為迷信。

迷信是由於沒有判別能力,對事物本質分辨不清,而對某些事物發生特殊的愛好,並確實相信,進而自相信至信仰,甚至到崇奉、毫不懷疑的地步。

迷信的人往往由某種事物或現象媚惑而醉心,進而沉醉於此,深信不疑。

而所謂傳統是以前時代留下的一種文化,一個時代確鑿無疑的觀念有時候是下一個時代的難題。

在這個世界上,你可以超越習俗和限制,但不能無視它們走得太遠。從實質上看,這是神州民族的民族精神。

大禹治水,講的是人定勝天,楊戩劈山救母,講的是忠孝節義。

中元祭祖,講的是不忘本心,不忘先祖之訓,講的是對未知事物的敬畏與仁慈.....

這是傳統文化所具備的核心,也是神州民族的精神根基。

“今日新聞播報,三日前失蹤於家中的北省二十三歲的女大學生於秀秀依舊未曾找到,根據警方目前的最新訊息,根據監控,於秀秀是自己離開的小區,並且離開的時候行為詭異,甚至還咬死了一頭在街頭行走的流浪狗.....”

天權市中心的街道上,大雨紛紛,天空黑壓壓的一片,烏雲彌補,豆大的雨滴拍打在街道上,發出嘩啦啦的響聲。

這雨來的倉促,許多行人未曾事先準備,於是就在路邊躲雨,路邊的電器店內掛著的電視上,此刻就播放著這一則新聞。

人們議論紛紛。

“說起來,最近這樣的失蹤新聞好像越來越多了。”

“何止是越來越多!我親舅舅一天前也失蹤了,一家子的頂樑柱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