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在家裡幹農活餵豬,劈柴幹慣了的,一些年輕小夥都比不上她們幹活利索。
以下總共登記了十六個人,等他們登記完畢,周乾立刻就讓他們帶著自家或者別人的糧食到打穀場來了。
這裡地方寬敞平坦,而且還有好幾個公斤秤,一個公斤秤能稱一千斤。
這些人都各自揹著幾麻袋糧食過來了,將打穀場圍得遠遠滿滿的。
周乾看著這一地幾十上百袋糧食笑得合不攏嘴,立刻就開始和他們商量這些糧食的價錢了。
這些人都是看著周乾長大的,和周國慶一家關係很是不錯,當然也不會昧著良心坑他。
所以準備賣的糧食那都是經過篩選了的,很少有蟲發黴的。
周乾開啟他們的袋子,看了兩眼之後發現沒問題,就讓他們上稱了。
蔣豔此刻身上的任務就重了,五個公斤秤,上面稱的糧食種類各不相同,而且還是各家各戶的。
她一下要準確記錄三個資料,頓時下筆如飛。
“張家陳米八百斤,胡豆一百五十斤,麥子一百五十斤……”
“劉家新米三千斤,麥子兩百斤,花生八十斤……”
……
“陳米五毛一斤,新米七毛一斤,胡豆五毛一斤……”
“劉二狗家總共賣糧一千九百斤,一共一千三百塊錢!”
“張小牛一家賣新米一萬斤,陳米一千斤,胡豆……一共八千八百塊錢!”
幾乎村裡人都來賣糧食了,蔣豔忙得分身乏術,先將所有的糧食都稱完之後才有時間來算賬。
經過一通算盤噼裡啪啦,蔣豔終於將所有賣糧的人的賬算清楚了。
由於各家對於自家賣的糧食多少都有數,而且蔣豔在算賬的時候,還會念一念誰家賣了多少,因此大傢伙也跟著一起算了起來。
等蔣豔飛快地算完,那些村裡的年輕人老年人,也在心裡過了一個數。
等最後一個數字記錄完畢,蔣豔把筆放下,痛苦的轉了轉脖子,對一旁的周乾說道:“老闆,所有的賬都算清楚了,今天買糧總共應該支出十萬五千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