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歷3451年,李蛩在加入“造艦部門”工作後,“業餘”時間投資了六個礦產,皆是富礦,身價從一開始的赤貧,變得較為富裕。
大部分舉人背後都有家族資源的支援,而李蛩是靠著白手“創業”達到了同這個階層匹配的財富層次。
然而事情到此為止,李蛩突然剎車。儘管礦業部門的金丹管理者願意接下來在找礦的分成上,給李蛩增加到四成。且下發玉簡憑證允許李蛩的開礦次數增加四十五次。
但李蛩並沒有上道,選擇直接回歸主業了。
李蛩的主業是大型軍事平臺的生產工作。
…站在井外打的“水”才是可用的水,而貪心不足掉入井中,“水”能淹死自己…
李蛩自我備註:“在非“正道”的活上都不能過,投資礦產是緩解我個人經濟危機,這是輔業,輔業是不能做的太出色的,太出色就會荒廢正業,進而被調離。而一旦被調入礦產部門,那位金丹就不會和自己說什麼“四成股份”,而是直接下命令了。
所以李蛩在上面把自己調往礦產部之前,就回歸了正業。
…沃土位面上,某研究生和同事們,在學校領導聊天時得到某家公司內幕,小賺一筆,但就在這金帛動人心的時候,這個研究生沒有和同事幹下去,而是考職稱了。…
東昇國內講究階層,正經的“造艦工業部門”要比“礦業部門”正統。
什麼是正統?正統就是對規則的利用率。
李蛩:正如近古時代電視劇裡面播放劇情,敢站在粥棚前,大聲斥責寮吏,用“按大明律”“按大清律”為開場白的,往往都是讀書人。至於粥場周圍那些捧著碗的災民就不懂大明律嗎?不,他們沒資格講。
現在對李蛩來說,自己以“造艦部門”負責人身份投資礦產,和被調任礦產部門管“礦業開採”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投資的錢都是自己的,後者嘛,李蛩清楚,自己無權無勢,入了局,就沒有自由了。
眼下某些礦業部門職位上有著“大量虧空”,自己一旦坐在那個位置上,“手捧雷”就會在自己手上爆炸。
官場上向來是人死帳銷,只要看著死的人夠不夠格,足不足震懾。
而李蛩作為辛辛苦苦科舉十年“春風得意青年舉子”,剛好符合獻祭的規格。
掛職在造艦總部,主管核心材料加工的李蛩,很清楚自己眼下的位置,被允許賺了多少。
李蛩:“江湖上漩渦很多,每一步後面都可能是懸空塌陷,你作為一個鄉間的窮小子,長得不帥,勾不到大小姐,不可能步步生蓮,每一步財產晉升都成為自我晉升的穩固踏腳石。”
【主世界二十世紀末期,東方那一代下海經商可以步步生蓮,這是因為規則公平,以至於那時候商業文學鼓吹自己的穩步創業史,但是在二十一世紀後,所有看起來賺錢的路數,都已經被定好路數的人來把持】
李蛩作為一個小人物,從不期待公平,謹遵:“不折騰”的原則。
李蛩:只要不去深水區,就贏了,若是順著別人利誘跑到某個位置,最後被人家拿捏了,還得掙扎的爬回來。
正如李蛩所預料的那樣,隨著李蛩投資的六個礦產都成功了,已經有團隊瞄上了李蛩,短短一個月中,有彬彬有禮公子,讓人如沐春風的商業御姐。
一些吹捧,讚美,甚至激將之詞,輪番上陣。
李蛩在一次又一次的送走這些“一起賺大錢”的機會後,看著這些人背影耳邊仍然縈繞他們的“高捧”,自己嘆道:我何德何能,情何以堪啊。
…小紅帽,如果一直走主路,狼就沒機會得逞…
土亢的腳步始終沒有遠離主路,所以沒有多少“驚心動魄”。
而那些“驚心動魄”的劫難,只有常人沒有的大氣運才能度過。——平行時間線上李蛩靠這個篩選了不少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