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眼下這未來風暴位面中。
神州西部內陸大縱深,觀天社所秉持的“中人培養道路”有著大量後備隊,並且只要有百分之一中上之資作為先鋒隊,也能湊成一個負責的文明團隊。
薪火軍團的幹部素質,可比聯邦和帝國要強多了。
星海聯邦官僚保持大量的“破格提拔人才”渠道。
一位官宦家的子弟抄了一些戰術論文進入了崗位,混上了資歷,然後全部精力用在馭人手段上。
就算聯邦那幫精英們有那麼一兩個“意識”資質不弱,眼下也都被“破格提拔”的鳥人們搞出來的氛圍被限制在“人事內耗”的小道上,限制住了可能性。
2607年,亞洲東部,星海聯邦軍和薪火軍的勝負看似是四十萬機械化部隊,對薪火軍團六十五個團(每個團人類編制八十人。)之間的對抗,但實際上雙方人事組織效率預示了勝負。
整個星海聯邦軍團的最高元帥接手剿匪任務後,動用23個師級軍事力量,從東部沿海城市起飛一艘艘榮耀戰艦,噴射著馬赫環,去前沿作秀。
在這位文官出身的聯邦元帥看來,每個甲種師都代表著一個擁有三本折躍科技的指揮官。
除了甲種師將作為進攻鋒刃定在第一線外,星海聯邦官僚上報可調動力量中,還有一百多位握著二本基地的校官作為預備力量。在大部分星海聯邦指揮官眼裡,單單是預備兵團的這十五萬人軍事力量,就已經是刁民們無法抵抗的。
衛鏗在戰前對同志們解說,雖然在敵人(星海聯邦)控制各個中小城市,名義上各個掌握一本折躍科技的治安官民團也是要配合此時的剿匪行動。但實際上:這些掛牌了的星海聯邦軍事中“尉官”軍銜,在地方上自稱大帥軍事力量,是魚龍混雜,
衛鏗敘述還是含蓄了,在地下黨的情報中:星海聯邦的二線的兵團的就是地方上混混頭目成為了地方官僚黑手套轉正的,平時是拿著槍,基本上就沒多少訓練
別的不說觀天社地方工作者,也透過滲透到星海的官僚系統,搞了好幾個“尉官”地方編制。
例如最早的三岔市034號礦場現在詔安的尉官,就是天心盟的人。這些“天心盟”的上尉透過打點關係,很快就瞭解到了敵人向西進軍的路線。
……
關於神州這個地圖上的機械化戰爭,衛鏗在日冕位面有已經有了入場“將才”門檻。
戰場上,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些優劣上見解,對細節把控,就是名將的素質。
戰爭三大要素,天時,人和,地利,“人和”中天心盟是牢牢地佔據了組織優勢,天時現在暫不考慮,但地利可以謀一下。
衛鏗在介紹地利:對面是以東南圖謀西北,但亞東大陸整體地形西高東低,導致了大江大河都是自西向東,而河流,哪怕是在今天也是重要運輸線。在戰時鐵路橋樑會被掐斷,但是河流卻無法因為轟炸而中斷,我們是佔據交通線優勢的。
雖然現代河流船運不用縴夫逆流而上了,機械動力,上下游差距看似沒有,但是一旦開啟戰爭,一點差距可以被人為放大。
例如無人自爆魚,在上游對下游,那是可以做到一米以下,射程無限(順流而下),但要是下游對上游,小型的電池電力就不夠了。
在涱江這片流域,自古以來戰役中,起到致命效果的往往不是大船,而是小型縱火船。
星海聯邦那邊指揮官似乎還是大洋上堅艦炮利的思維,進入涱江流域,將一艘艘大型艦船開到了長江中。
“地利”就是在我方有優勢的區域主動作戰,掌握戰略主動權。
衛鏗在闡述了“江河”控制後,,整個薪火軍團東線指揮官開始制定計劃。
薪火聯盟儘量依託河流而戰,重兵集團沿著江河而動,因為江河區域,本方兵力調動比對面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