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出籠記> 29番外卷07章(上) 星田上的“畫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9番外卷07章(上) 星田上的“畫家” (2 / 3)

此次“增生”的技術背景是,衛鏗意識技術走向“夢想”體系,這個剖析意識根源的技術路線,要比玄色同盟“執念”方面有很多獨特優勢。

衛鏗意識規模增強,且觀察力也增加了,以太一位面為參照,發現這幾十年主世界的時空速度的確是緩緩變快。這代表著自己所在的主世界是在“冷卻”。

發現到這個事實的時候,衛鏗高興且悲哀,高興是高維上面有重組的生命力,

按照智慧生命星球在時間上的多樣性來說,地球四十億年的時間,絕不缺乏可能性。

正如在茫茫多時空中,智人不一定是天選的,尼安德特人克服了自己“喉較短”導致語言不通暢的弱點,也有可能發展出科技文明。

衛鏗最新發現並確定,維度中疆域內,每隔一個“天文級別”維度距離,就會有一個時空物理規則的極高熱土歷史線,目前發現了不只是太一位面,還有其他幾個時空空域存在“維度破繭”的時空文明現象。

衛鏗頗有些傷感的是:自己這個中人剛剛好在維度上探索到這個現象,自己所在主世界文明也走到了文明“筵席散盡”的地步。

對衛鏗來說,“文明”就是最後執念。

“古往的時代,文明是自己這樣中人的港灣,儘管文明發展中摻雜著各種“私慾”“欺騙”,但中人一直以來只能選擇相信她。因為自己這樣的普通人,想走到歷史無限就必須堅信文明。但是現在技術進步的太快了”衛鏗看著田園中孩子,又看了看自己,如實評價。

主世界目前也已經到達了“終產者”的階段,“終產者”是技術必然階段,即“單個人”不需要和其他人合作,就能推動科技進步。

但是和二十一世紀中牢籠中的“終產者”又根本性不同,在於,牢籠中“終產者”掌握最高生產力的同時,堵住了後續者發展生產力的可能。

現在茫茫的星田中,可沒有籠子,“農夫”掌握的最佳種田的技巧事後,一旁孩子們同樣可以在農田上“種蔬菜”“挖泥鰍”,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成長。

現如今,衛鏗已經就是“最高生產力”,可以脫離文明,自行“精耕”。

目前在宇宙星田中,惟有衛鏗能夠做到是,在“太空真空量子漲落中,完成資訊燒錄,這個在“普朗克尺度”上“細耕”以及以光速在“光年尺度”一歲一枯榮照料“星田”,是需要對“意識”對本方宇宙“時間”“物質”超高精確的定位。

旁白:在兩千五百年前,種地這項看似簡單工作,中華周邊地區玩不好,朝越這些地區,在耕作上的不會施肥,不會育苗,不會養蠶繅絲,這是整個農業社會對天文曆法,以及水土計量的落後。

簡而言之,目前意識的物理控制精度,已經是甩開了後續這一個紀元了。——“夢想”路線,在意識的物理培養上,開始有了顯著的優勢。

這個優勢差距之大,類似於文明在認知“元素週期表”前後的的表現。

衛鏗現在在更廣大星田上,已經在觀測上對“常數”理論證偽。

嗯,在過去的上量子漲落是上存在“常數,”例如某種常數決定了目前宇宙中最多的物質是“正質子”(氫原子),哪怕幾百億光年之外恆星的光譜依舊是“氫原子”理論上,這些“氫原子”都是相同,標準粒子是“清一色”的。

但實際上,哲學家說過:沒有任何兩塊石頭是相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