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9章(下) 緣聚桂花樹下
2827年4月,月球表面,如同孔雀開屏一樣的挖泥機械正在勞作。
月球表面沒有大氣,水是寶貴的資源,無法用水冷,所以學習早期登陸的哺乳類,展開背旗的方式散熱。一個個金屬片展開,陡然擴大了散熱表面積。
這些挖掘機正在開挖一條大溝壑槽。
這個大溝槽,將鋪設金屬化隔層,這些建材現在堆在溝槽工地旁邊,在太陽照射下閃閃發光,溝槽分了很多隔斷。在建成後,將為人類提供氧氣環境。
月球月壤裡有化合物,其中有著大量氧元素,例如氧化矽,矽酸鈣。
現在隨著衛鏗的中央核聚變的發電量越來越大,冶煉過程中,電離產生的氧氣副產物也越來越多。直接將氧氣排放出去,顯然是太浪費了,於是乎,預備搞一個氧氣環境的溝槽工程,來容納工業生產流出的氧氣。
當這個大槽建立完成後,每隔一公里這個地鐵一樣地槽和外界就會有一個“入口井”,井是u型的,這個井口深度三十米,聯通槽內和外部環境,由於槽內有著大氣壓,所以“u”井兩側水面會有十米左右落差。而水的阻隔,也會保證槽內氣壓不會流逝出去,外部人類可以先開蓋子,進入井內,經過一段深潛來到有氧氣的槽內。
注意:井是有蓋子的,井深處水保持在接近零度,並且井水錶面還有一層不易揮發的油層,故在月球外界低氣壓下,這些井內的水揮發量很少。
李圭現在建造這個大型設施的意義在於,拓展人類在月球表面的活動範圍。
月表是沒有氧氣的,這是限制人類在月球表面活動重要因素,堪比沙漠中找不到水源。
但是如果人類可以隨時,如同找到廁所一樣,在幾百米範圍內,可以鑽入一個井內,進入富含氧氣的地下隧道中休整,同時透過遙控機器人將自己所缺的物資送過來——
衛鏗:只要將所有“外界”都變成距離“家門口”很近的地方,那樣人類就能在月球上漫步了。
這就類似於,在沙漠中修滿了加油站供水站,沙漠就不再是死亡之海了。
…荒漠化作田野的分割線…
田野是可以漫步,衛鏗推著載入電瓶的腳踏車,沿著岸邊水泥堤壩行走。
沿途的工程隊沒有認出這是他們的領主,看到衛鏗後都紛紛發來資訊:“不要在大壩頂上騎車,當心摔下來。”
正在開建的氧氣地槽就如同地鐵工地一樣。
槽深是六十米深的溝壑,而兩側邊緣防護堤壩則是高出月球平面三十米。
李圭在這樣堤壩頂端慢悠悠地騎行,這場景類似在華山鯽魚背上騎摩托車。
面對領民的質疑,衛鏗沒有自爆身份,直接大咧咧地回應:“沒事”。
衛老爺為了趕時間去天文臺,走了這些捷徑。當然,如果有孩子的話,衛鏗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不好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