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諸天位面子世界的人看到在數千年曆史中留影的“穿越者”是仙。時空蠕蟲穿越者是“妖仙”,浩土體系的穿越者是“正式仙班”
而開闢時空流的衛鏗,的確算得上是“仙”之上有大神通的大能。
主世界的時空疆域體系下,但凡是牽涉有機系列的位面,基本上分為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是蓋亞發展體系,一個就是人類基座發展體系。
毫無疑問,人類基座的發展路線,就是以衛鏗在潘多拉位面的發展為基礎,人類依舊保持自然人時期的全部初始發育,人類的自然人身軀如同一個種子,發育百年,隨後在一百歲後,適應環境,做相應演化之變。
而蓋亞體系,來源於2933年的一位穿越者,現在土星上,生物系君王賀秋葉。(15.11傅元悅星海工程師,當年恆星科研人員是最頂尖人才,衛鏗在恆星上工作崗位老前輩,3033年退休去找女兒賀秋葉)
秦天放在的時候,她原來是代管“生物系”虎符,秦天放原本心目中土星君王是衛鏗。
賀秋葉在三十一世紀的時候,重編了人類的所有基因資訊,她的思路是,將各種自然界生物新陳代謝,以區域塊形式,在個體生物之上維持一個“供應高等智慧本體”複雜有機活動,供給人類意志存在。
當這個狀態大成時,人體形態或許早就消失,但是意識仍然永存。
蓋亞意識會散在整個有機界中,或許這個有機界還能重新構建出人類軀體。但是主意識所在,卻無法融入渺小人體中。
由於“蓋亞”路線,可以形成不侷限於人類形態的所有物種,且脫離人類基因桎梏,可以如同棘皮動物演化一樣隨機應變。所以在這三百年內來看,蓋亞路線一直是比人類基座形態要“更好”。——就如同七十二變,聽起來比三十六變高等。
在這幾百年內主流穿越者眼裡:衛鏗這一脈人類基座路線變得偏門。
甚至被當代穿越者認為:“意識無法保障在更高階段的健康思維,才硬生生的要維持“人類形態”,所以實屬是弱雞。”
…事實上:先有預定結果再論證,論證就是充滿偏見的。…
衛鏗在二十一世紀時候深有體會,例如東方做大月餅,就是糧食浪費,而地球另一邊番茄大戰,橘子大戰,就是地方特色。
蓋亞路線真的一定強嗎?
衛鏗:在最終宇宙形態上,都是一樣,化為碳基高能雲,嵌入高能工具,控制恆星的碳基生命形態,都是沿著太陽環狀佈置!
所以普通碳基生命基礎狀態,其實壓根不是要點。
衛鏗堅持人類形態在碳基生命打全場,是“中人之姿”求穩,害怕誤入歧途,害怕自己“天性失控”,如果初始狀態是人類,自己這樣的普通人至少對“天性”的各種變化,有據可考。
生命發展最終是看目標,衛老爺瞄準目標在向前努力過程中,不喜歡亂換工具。(燕北香此時悄咪咪的低語:專一的男人)
就如中國廚子習慣自己熟悉的菜刀,而不是搞出一整套刀具。
要讓衛鏗中立的來說:蓋亞路線和人類基座路線,優秀的穿越者都能走得通。
事實上,只有低階的穿越者專注於在這種路線特色上“比較”。
而浩土時代的低階穿越者,恰恰無法將耐心專一到一條路線上,卻追捧難度更高的蓋亞路線,讓中人之姿衛鏗覺得想不通。
衛鏗:我這樣中人之姿,最忌諱的是在道路上猶猶豫豫之間,將自己的耐心平攤在多樣化方面,這注定是失敗。
…但是在衛鏗身邊的白靈鹿,她可沒衛鏗這樣中立!…
就例如現在,人類基座最高階路線到底有多強?白靈鹿是知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