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出籠記> 25.18章(中) 智械位面的精英主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5.18章(中) 智械位面的精英主義 (1 / 2)

大酸化15年下半年,淮海省,徐州“物理基地”,衛鏗在自己科技體系下,發射了“地煞衛星”,這顆完全由時空波動組成的“能量體”,環繞地心變換橢圓軌道旋轉,開始對全球“時空勢力”進行監察。

衛鏗發現在目前,穿越到屍潮位面來的四大智械位面勢力,都開始統合自己本部戰略區域,開始跨大洋空間傳送戰兵,雖然投送的規模並不大,但眼下是末日位面,各個區域地廣人稀,也缺乏防備。

衛鏗分析:哪怕一次傳送,僅僅是三百人(三十人口)的作戰力量,給核心區的破壞也是巨大。

保不準眼下四個“玩家”(陸雲在內的四個統帥)到最後都會換家。

而衛鏗守住淮海、豫原產糧區,屬於後方基地內的“農民”,作為種田流“農民”,或許要各種各樣波及,其他智械位面穿越者近衛三本武備的直接進攻或許扛不住,但是要讓其有一定忌憚。

當然更多是那些被這些穿越者擴散了技術的軍閥們,甚至例如陸雲自己收的那些“機械科技改造載入土著將軍”,如果陸雲一時間無暇顧及,他們肯定會對種田區眼紅的。

這裡說一下人口。

浮空戰艦要維護、使用,四十個人員編制一艘(四人口)。

星盾是一組三個機甲,也佔四十個編制(四人口)。

反重力飛擎是三十個人三艘的編制(三人口)。

魚鷹戰鬥機是二十個人員四架戰鬥機(兩人口)。

至於陸戰隊是三組,三十人為一個大隊(三人口)。

三噸重量懸浮球形的裝甲核心是五輛佔據二十個操作人員(兩人口)

衛鏗的最終評估:一旦這樣滿人口(三十人口)的混編部隊,突然投送到後方東亞大陸,能扛下來的地方很少,眼下也只有初步恢復的淮海省區域(主基地),這裡鐵路、河流恢復了,裝甲列車和內河炮艇可以迅速馳援。

眼下相對於地盤,人力資源才是重要。

例如東亞地區,陸雲將這裡打下來掃除威脅是正確的,但是要派人駐守,那就有了巨大防守壓力。

而且現在“礦”(淮海工業、糧食)是夠了的,如果繼續分開人手,要恢復更加漫長的鐵路,海運碼頭,那是需要“高維護費用”。

陸雲集團內那些軍事戰將們,一個個跑到新打下來的區域內,建立新營地,打算自立山頭。衛鏗選擇依舊留在淮海區,死守“單礦”經濟。

淮海區承接著百分之六十的糧食生產和儲存,並且還有現在獨一無二的輕工業製造。

對頭,重工業的冶煉和能源核心零件百分之九十來自於倉庫搜尋,百分之八來自於陸雲基地提供核心零件,剩下一丁點則是衛鏗透過魔方空間來補全的。

…操勞的分割線…

15年的發展會議上,陸雲手下所有軍事頭目參了會。在陸雲用真武猛錘了幾個不聽話的傢伙後,給了甜棗。

陸雲抬起手吩咐衛鏗開啟冰庫儲備,讓這些參會的人員提著自己那箱子啤酒,去吃烤蝦仁。

淮海區現在粟米釀造的啤酒是現在合法的快樂源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