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歷12年,衛鏗被調到了豫地。也開始了治水。
哦,明確的來說,是放水工程,衛老爺把黃河北堤壩決口了。
懸浮河道結束,肆虐的黃河合道,將在北方低窪處形成新的河道匯入渤濱。——因為北邊還沒被陸雲推下來,可以隨便淹。
前面說過,工業治水要考慮蘇杭這樣的經濟大省穩定,所以只能將河道不穩定成本丟給那些經濟欠發達區來承擔。但這依舊是違反自然。史載:漢武帝前期治黃阻力就是國舅田蚡的莊園。隨後沒這個問題,治水後,黃河八十年內不在有問題。
再者就是大運河的歷史遺留問題,為了給這條運河蓄水,就不得不抬高很多自然河道,結果就是導致為了給運河蓄水,導致江淮下游幾條重要水系都懸在地表。
衛鏗眼下治理黃河水脈的策略是以北為壑。讓黃河水在北邊氾濫個幾十年後,任由黃河泥沙沖刷整個平原後,使其河道尋找低窪地帶,自然侵蝕形成新的河道。
為了讓懸河徹底從舊的河道上脫出,衛老爺甚至刻意用倒塌的摩天大廈產生建築垃圾,堵住一些過高地勢洩洪區域,這使得北方大量低地區變成了一片澤國。
衛某人攤手:反正現在北方沒人了。
至於倞杭大運河,衛老爺規劃中更是直接廢棄了。
大運河是隋朝溝通南北,強化中央集權統治的奇觀。但這和長城一樣,不能指望其千年後在發揮作用。
在當時維繫多個王朝繁榮,但終究是非自然,最終是要迎來反噬。
衛鏗:“近代隨著南北有著鐵路調節,沿海更是有碼頭航運,那條運河沒必要保持南北全程暢通,直接當古蹟算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衛鏗要給整個北方那些無法收復的大城市群來一波“水系禁咒”的淨化!
誰說屠城要用刀子!自戰國開始,滅城之戰,就用上了“圍城灌水”。
衛鏗工程隊開著挖掘機,刻意還給這些屍潮盤踞的大城市建造一個土圍,然後灌水。
原本的屍潮被真正潮水泡的快速消失,其共生植物都是在一年水澇,一年旱災,大火灼燒中消亡。
衛老爺演示了一遍:我(人類)不好過,你們也甭想好過。
黃河在衛老爺手上,對於病毒盤踞城市生態的清理,遠比核武器厲害。
在衛鏗的後方保障上,陸雲隨後繼續向西豫秦地區突進,整個東側都安然無恙。只需要專心應對蜀地湧出的生物屍潮衝擊即可。
而上淮主生產區,每年也只要應對長江流域上游的屍潮衝擊。
衛鏗在皖南一帶依託收復城鎮群建設了碉堡群,進行對怪物潮水的防禦。
…監察者空間中,秦曉寒關注到了這條時間線上“種田”“以水代兵”的要素。然而這已經來不及了,整個位面因果鏈條已經完整,…
13年九月,華北的雨水相當旺盛,
整個冀州大地上被一片片水窪泡開了。黃色河水灌滿了整片大地,北方形成了一個三四萬平方公里的水泊。在案板一個個動物頭骨骨架上爬滿了蝸牛,螺類等軟底動物,當然隨後這些軟底動物被鰲蝦夾碎,送入口器。
水滸中的八百里梁山泊的場面,在現在出現了。
曾經的千里良田裡,那些剛剛長起來的狂野灌木,現在連續十幾日泡在泥水裡,已經蔫吧,哪怕雨點停了,也依舊沒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