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1年,波馬帶領兵團,在顏當戰役,再一次擊潰敵人。
這場戰役中,凡爾在西北戰線上,調動的有67個地面裝甲單位,包括他在內的六位英雄,以及六十七萬軍隊。
波馬精準的判斷出盎格魯在每次貨輪補給時候的週期,派遣海上驅逐艦保持偵查力度,然後出動潛艇(海權弱國的兌子戰),成功讓盎格魯的貨輪連續兩個月貨運不足。
盎格魯部隊在貨運不足時,自然是停止了陸地上大規模攻勢。
當盎格魯所有陸地機動兵力慢下來後,也讓波馬找到了盎格魯防線薄弱處,在41年二月,波馬帶領的兵團,宛如重錘稜角硬生生磕在了縫隙處,二十萬部隊在壓制下硬生生壓碎盎格魯和盟國在顏當城的防線。
波馬看著前線穿插進入敵人陣線,己方摩托車胸甲騎士們,這些騎士剛剛導引了己方炮兵的火力拔點,所以遠望過去,這些機械小黑點,在硝煙中朦朦朧朧,只能摩托車揚起塵土來判斷。
波馬在面前空中,點出了手指。
波馬:“系統,統計我的這次勝利點”
…這年頭穿越者的與眾不同,多來自於“未來紅利”…
萬倫大陸帝壟戰爭的這數年內,雙方一直是戰線對峙,雙方用火車和空艇朝著前沿輸送了海量的物資,在這場拉鋸戰中雙方每週都要朝著對方者陣地砸數萬發炮彈。衛鏗評價:“這樣炮火不是在轟人了,完全可以將河流焚開”
別看幾年前恩馬在天空那幾次戰役規模也很大,但是大部分戰役中主要是在運動,絕不會在一個地方反覆傾洩炮彈。因為天空鐵星工業拼不起,所以恩馬這個“窮家過日子”打不起炮彈,更善於截殺對面補給,讓對面沒能力進行這麼大規模炮擊準備。
現在帝壟斷戰爭完全是一場“揮霍”式的戰爭,資本家們積累數十年的資本,在這個時候灑水一樣用於戰爭。
在這種堡壘對峙的戰線式戰爭模式下,進攻付出的代價更大,所以盎格魯和凡爾的守舊派軍官是不到政治上萬不得已,不會發起大規模進攻。
…波馬有效的利用了“起義派”在盎格魯殖民地中搞破壞創造的機會…
顏當地區的防線盎格魯的核心工業區,這裡進行了近千年的工業積累,鐵路網密佈,為戰爭提供了強大的運輸力。
原本凡爾方面的貴族將領縱然知道盎格魯乏力,也不會輕易以自己“個人名譽賭博”發動這樣冒險的進攻。
貴族將領們更傾向於“看到敵人吃力,那麼就代表決策成功了,所以繼續蕭規曹隨,用緩慢的重壓迫使對方失敗不好嗎?
如果進攻失敗,出現所謂“一下午輸掉整場戰爭”的形勢,那麼背鍋就足以讓位居高位的貴族將領萬劫不復了。
這種將榮耀歸於上層少數人的方式,在戰爭中思考個人名譽,不敢擔責,因此在戰略上缺乏“嘗試”
】
所以在這場戰爭中盎格魯和凡爾貴族軍官們都做不到“主動創造進攻機會,然後積極把握住機會。”
…凡爾鏡宮中,那些掛滿了勳章的元帥,在這次戰役中,都“退居幕後”了…
由於波馬的出身並不是凡爾首都圈。而是處於鄙夷鏈條底端的外圍。
要不是凡爾遭遇這場戰爭,波馬作為軍人的努力,不會被這麼容易認可。
在凡爾共議會中對波馬在南方殖民地一系列勝利不以為然。
十幾代“努力”的軍事貴族世家出來的官僚們認為:南方戰役就是被波馬撿了便宜打贏了,剛好瞎貓碰到死耗子,抓住了這個機會。——不乏一些,凡爾首都區出身的貴族將領們,這時候發表:“如果我上,我也行”的點評理論。(波馬的所有“正確決策”離不開穿越系統的建議。)
當凡爾的帝都派系政治家,明裡暗裡將波馬的勝利歸結於運氣。
南方殖民地勝利訊息傳來時候,共議院空降官員不考察“為何成功”而是在辦公室內誇誇其談“機神保佑凡爾”詩句,“共議會元老萬歲”歌詞,這中間夾雜“前線士兵們的英勇”作為點綴,這無形中給前沿戰士們帶來反感。
…在這場大變潮中,神到底庇佑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