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現在的天鵝城的大起義,恩馬心中倒轉了一番。
現在自己的確是可以派遣一隻軍事力量去堵截帝國的主力軍。
火紋歷3231年,也就是拿下米爾蘇城的第二年開始,恩馬手頭上已經逐步擁有一隻可以機動的裝甲力量。
原本在帝國的北方荒原中,原本停放著一批,總數二十個重步兵級“戰車”,這些裝備是帝國在前線“報廢”的裝備。
當農青會還是鄉間組織時候,帝國北邊那幫帝國軍將當然不敢將“報廢軍備”留給農青會這個有“黨人”背景的組織。但隨著米爾蘇城拿出資金要購買時候,早就缺乏補給的這幫帝國北方駐守軍們,很快就把這玩意交給米哈爾城那邊“拆卸”,至於真的“拆卸”還是修修補補,對於守著報廢廠的帝國軍們來說,與自己毫無干係了
現在這些“報廢”大型機械被農青軍搞到,且精心修復。
“重步兵”級別,其噸位屬於“英雄單位”願意控制的最低標準,320噸。口徑是乾脆的單發200毫米的重炮炮管,射速一分鐘三發。行駛速度從25公里到35公里每小時之間。理論上是對所有單位破防攻擊。
因為經濟和國際壓力問題,天空帝國不得不裁軍,這些裝備被送到了封裝倉庫中。
前沿將軍們普遍留了噸位更大(六百噸),速度更快,三十五公里到五十五公里每小時,“重騎士”級別的戰車。這些重步兵級就被普遍閒置了。
要知道,前沿的鋼鐵水泥堡壘厚度普遍是五米,火炮口徑達到四百毫米。由於防禦更加變態,大家的進攻載具就不得不更大,甲疊的更厚,根換的更粗。
恩馬的軍事分析:“重步兵級”戰車被淘汰的原因其實是對空不足,而且定位為“抗線”單位,卻因為速度發揮不出抗線的作用,只能作為補充火力。
現在邊境線上奧西瑪的“弩級”戰車,更加輕便(一百二十噸)攜帶的火箭發射巢可以提供與“重步兵”級別相同的火力,且更加機動。
三百噸的戰車,採用亞臨界蒸汽輪機動力有限,在面對空中戰鬥飛艇追殺難以躲避。
戰鬥飛艇最快速度100公里每小時,但是在對流層速度是50公里左右,剛好可以“追殺”重步兵級的陸地武裝
相對而言“重騎士級別”戰車雖然噸位更大,但是採用了超臨界蒸汽輪機,時速為五十公里。這多了這10+的速度是非常重要。
“重騎兵級”戰車能在完成裝甲突襲後,在敵人戰鬥飛艇的打擊到來前,快速撤離回己方防線
六百噸陸地巡洋艦,恩馬這兒還造不出來,超臨界蒸汽輪機,以及所需要“核反應爐”都必須在更大更強的“工業主城”中拼裝。
恩馬對重步兵級別的缺陷,採用的是在體系上加強配合進行彌補。例如增加預警防空車,在空中釋放警戒氣球,強化光學迷彩干擾空中判斷,亦或是噴射鋁箔增加閃避。
目前這些都在演訓中。
…衛鏗是一個保守的人,不喜歡賭博…
反覆思索過程中,恩馬還是放棄拿自己這剛剛積攢的家底,去送到天空帝國革命陣地中。
因為帶著還青澀的部隊投入一場勝算低於七成,且成功後農青軍得利少於三成的戰鬥,這讓恩馬感覺到“賭”的味道。
衛鏗:“所有的賭,最後都是讓命運交給神祇。”
而在帝國境內,這樣的大革命,恩馬確定,一定有神祇的力量在插手,自己現在不插手,那是神祇的力量在相互制衡,但自己這條大魚咬鉤了,保不準神祇會來收網。